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旧时烟雨 > 第六百一十三章 你醒啦(第1页)

第六百一十三章 你醒啦(第1页)

快船划去,落水之人很快被打捞上来,当那人被反过来之时,陈宣远远的看了一眼,暗道还真是认识之人,想想一晃眼四舍五入都快十年过去了。

对方早已陷入深度昏迷,看上去挺惨的,身上多处有刀伤,最严重的是胸。。。

夜深了,昭明馆的灯火却未熄。陈砚坐在堂前,手中那支银笛静静横卧于膝上,仿佛沉睡的魂灵。窗外风过竹林,沙沙作响,像是无数低语在耳畔流转。他闭目凝神,心绪如潮水般退去又涌来??第八层地宫中那一册焚而复生的黑书,已化为记忆深处不可磨灭的烙印。那些被彻底抹去的名字、被碾成尘土的真相,如今竟因万人同歌之声重见天日,宛如星火燎原,燃尽百年寒霜。

柳念安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卷残页,边缘焦黑,字迹模糊。“这是昨夜从城南废井里捞出的。”她将纸摊开在案上,“有人曾试图烧毁它,但火没烧透。上面提到了‘忘川司’真正的起源。”

陈砚睁眼,目光落在纸上。一行歪斜小字浮现:“**永和三年,帝疑朝臣结党,设秘狱‘忘川’,专司删名灭迹,以静民心。初仅七人,后扩至三百,皆由帝王亲选,无籍无名,死后亦不得入宗祠。**”

“原来不是后来才有的。”苏渺不知何时立于窗边,声音轻得像风,“他们是被制造出来的工具,用来斩断记忆的刀。”

净尘缓步走入,袈裟拂地无声。“可悲的是,他们也曾是人。有父母妻儿,有良知血性。只是久居黑暗,便以为光是灾祸。”

陈砚缓缓起身,走到墙边悬挂的地图前。那是他们多年绘制的“失名图”,密密麻麻标注着各地冤案发生之地。如今红线交织成网,几乎覆盖整个中原。“忘川司虽散,但他们的影子还在。朝廷赦免了我们,可有些地方,仍在悄悄销毁族谱;有些官吏,仍把‘多言者’列为不安之人。”

“那就继续点灯。”柳念安斩钉截铁,“一盏不够,就千盏万盏。一人不记,就教万人去记。”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年轻执灯使冲进来,脸色苍白:“大人!北境急报??镇北军旧营遭焚,三十七具遗骨被掘出抛于荒野!现场留有一面黑幡,绣着‘无名者不得归’六字!”

堂内骤然寂静。

苏渺的手紧紧攥住窗棂,指节发白。“这是警告……也是挑衅。他们想让我们知道,只要还有人想遗忘,他们就能回来。”

“不。”陈砚转身,眼神如刃,“这不是他们回来了,而是我们还没真正赢。遗忘的根太深,光只照到表面,底下还在腐烂。”

翌日清晨,执灯使分批出发。一部分赶赴北境收敛遗骨,另部分奔赴各州县,重启宣讲。这一次,不再只是唱《忆昭辞》,而是开始讲述更多名字背后的故事??那个发明净水机关却被凌迟的女匠人,名叫沈知微;那位冒死留存外族入侵证据的小吏,叫李文舟;吞下密信而亡的宫女,本名阿阮,年仅十九。

人们听着,哭着,也记着。

一个月后,江南某村学堂中,一位老塾师带着孩童们朗读新编的《童蒙忆录》。读至“沈知微造水机,救百村于旱疫,反被诬妖术,车裂于市”时,一个七八岁的小girl举手问道:“先生,为什么好人会被说成坏人?”

老塾师沉默片刻,轻声道:“因为害怕的人,总想让别人忘记真相。”

孩子低头想了想,忽然说:“那我以后要当史官,把所有好人都写下来。”

消息传回昭明馆时,陈砚正在整理新收的民间手稿。听到这话,他久久不动,终是微微一笑,眼角泛起湿润。

然而风波未平。

三日后,京城突降暴雨。电闪雷鸣之中,皇陵方向传来一声巨响,似山崩地裂。陈砚率众赶至,只见正名碑林外围的石阶崩裂数丈,地下裂开一道幽深缝隙,隐隐有黑气升腾。

净尘俯身探查,面色凝重:“这不是自然之裂……是有人用邪法扰动地脉,意图切断‘名河’与天地的共鸣。”

“谁会这么做?”柳念安皱眉。

“忘了历史的人。”苏渺望着裂缝,声音冷冽,“或是怕历史醒来的人。”

就在此时,裂缝中忽飘出一片布帛,被风吹至陈砚面前。他伸手接过,只见其上血书数行:

>**“汝等妄动天纲,逆改宿命。八千亡魂之名本应永埋,今竟招魂显世,扰乱阴阳秩序。若不停手,七日之内,碑毁人亡。”**

署名空白,唯有一枚暗红印记,形如倒悬之眼。

“这是忘川司残部。”净尘低声道,“他们已脱离朝廷控制,自立为‘守寂人’,信奉‘静世之道’??认为唯有彻底抹除记忆,方可保世间太平。”

“荒谬!”柳念安怒极,“太平?那是死寂!没有名字的世界,不过是坟场披上了锦袍!”

陈砚却未动怒,只是将血书轻轻折起,放入怀中。“他们错了。真正的秩序,不在沉默里,而在声音中。既然他们想毁碑,那我们就让更多人来看碑。”

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铭名巡展”开始了。

执灯使将正名碑拓片制成巨幅画卷,携往各大城镇展出。每到一处,必设祭台,供百姓献花、焚香、诵名。更有说书人登台讲述英烈事迹,孩童们排演《忆莲剧》,以舞蹈重现林昭当年挺身谏言的一幕。

所到之处,万人空巷。

甚至有偏远山村的老者,拄拐步行数十里前来,在拓片上找到祖辈名字后,跪地痛哭,连磕三个响头。一位盲妇拉着女儿的手,一遍遍抚摸碑文字迹,喃喃道:“娘告诉你,咱们家不是贱籍,你爷爷是个读书人,死在抗税的路上……”

人心如春草,一经唤醒,便再也压不住。

第七日傍晚,距离最后通牒仅剩一夜。皇陵之上,风势渐紧,乌云压顶,仿佛大战将至。执灯使全员集结,手持灯笼,环绕碑林而立。苏渺取出残笛,柳念安点燃引魂香,净尘盘坐诵经,陈砚则站在最高处,面向苍穹。

“若他们真要毁碑,”他说,“那就让他们看看??这些名字,早已不在石上,而在人心。”

子时将至,天地骤然安静。

忽然,远处传来马蹄声,密集如鼓。一队黑衣人自雾中现身,人人戴青铜面具,手持无锋黑刃,步伐整齐划一,宛如幽冥行军。为首者高举一面黑幡,幡面写着四个大字:**万寂归宁**。

“守寂人来了。”净尘低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