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尔在狱中得知消息,呕血昏厥。
韩度坐在书房,读完战报,只是淡淡一笑,提笔批注:“善。此后凡助我者,授技术、通商路;阻我者,断其粮、绝其援、乱其内。”
此时窗外秋雨淅沥,院中桂树飘落金黄花瓣。一名小童冒雨跑来,双手捧着一只破损的陶埙,怯生生道:“韩爷爷,这是哥哥临走前埋在后院的,说等花开时再挖出来……现在开了,我给您送来了。”
韩度接过陶埙,指尖抚过裂痕,眼眶微热。
那是韩烈少年时常吹的曲子,《招魂曲》最初的版本。后来他嫌词太悲,改成了如今传唱四方的模样。而这只埙,是他亲手所制,未曾完整演奏过一次。
当夜,韩度独坐庭院,将埙凑近唇边。
呜??
一声低回幽咽,划破雨幕。
接着,第二声、第三声……不成调,却饱含思念。渐渐地,远处墙头、屋脊、码头,竟陆续响起回应的笛声、箫声、号角声。整座霍利斯城仿佛被唤醒,无数百姓手持乐器,默默加入这无言的合奏。
直到子时,乐声才缓缓停歇。
次日清晨,百姓发现城东新建的海平书院门前多了一块石碑,上刻四字:
**“信义立国”**
落款为:韩度谨书。
与此同时,一道密令传至南海诸岛驻军:“严密监控赤尾屿、钓鱼台海域,若有不明船只靠近,立即拦截查问。特别留意带有西洋齿轮标志或倭式机关舱的改装舰。”
十日后,哨船回报:一艘形似归墟黑舰的可疑船只出现在黄岩岛附近,经追踪发现其试图投放一种奇特金属浮标,内部藏有精密铜轮与磁针装置,疑似用于绘制海底地形图。
韩度立刻意识到??敌人并未放弃寻找“天照之匣”的真正所在。那沉船下的石殿虽已开启,但古籍记载,完整的盟约应有三件信物:金卷、玉圭、铜铃。目前仅得金卷,其余二者仍下落不明。
他召集群臣议事,翻阅《郑和航海图志》残卷,终于在一页夹缝中发现线索:“永乐七年,使团返航途中,于琉球以南遇风暴,失玉圭一枚,沉于‘龙眠渊’。传言此渊通归墟,每逢地动,海水倒灌,声如龙吟。”
“龙眠渊……”于谦喃喃,“那不是就在今日发现浮标的位置附近?”
韩度点头:“他们想用机械探测仪定位玉圭。一旦得手,便可伪造盟约残片,宣称我们窃取倭国圣物,煽动两国战争。”
张琦怒极:“不如直接派舰队封锁该片海域,见船就击!”
“不行。”韩度制止,“那里是国际航道,若无确凿证据便开战,反倒落人口实。我们必须抢在他们之前,找到玉圭,并公之于众。”
于是,一场无声的竞赛悄然展开。
十月十五,农历九月十九,观音诞辰。
韩度亲率潜水精锐,携改良版“水肺囊”与青铜鱼龙灯,潜入龙眠渊。
深渊之下,漆黑如墨,唯有生物荧光点点闪烁。众人顺洋流下行三百丈,忽见前方岩壁裂开巨口,内里竟有一座倒塌的祭坛,中央供奉一方青玉圭,表面刻有双龙戏珠纹,背面铭文清晰可见:
**“永结同心,共卫沧溟”**
正当工匠小心翼翼取圭之际,远处传来剧烈震动。
敌方潜艇破岩而来,竟是以鲸鱼骨架为外壳、蒸汽机为动力的怪异造物,甲板上站着一群戴青铜面具的技师,为首者手持罗盘状仪器,赫然是失踪已久的龚平之子??龚世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