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割鹿记 > 第一千零五章 还那半块饼(第2页)

第一千零五章 还那半块饼(第2页)

地球轨道上,陈屿的儿子终于完成了他的第一幅画。他用父亲捡回来的干涸画笔,在泛黄的旧纸上涂抹。颜料早已硬化,他便用水一点点泡开,混着泥土、草屑,甚至自己的眼泪。画面凌乱不堪:一半是燃烧的草原,一半是沉没的城市,中间站着七个模糊的身影,手牵着手。最奇怪的是,整幅画没有任何光源,却让人感觉“亮”。

他把画挂在房间唯一的墙上,然后对陈屿说:“爸爸,我想给妈妈写封信。”

陈屿心头一震。他妻子失踪多年,官方认定死亡,但他始终不愿确认。他看着儿子认真铺纸研墨的样子,喉头滚动,最终只问了一句:“你想跟她说什么?”

少年低头思索许久,写道:

>“妈妈,我不怪你离开。我知道你是太累了。

>我也不恨爸爸没找到你。因为他现在听得见我说话了。

>我们过得不好,也不坏。

>就像你说的那样,活着,本来就不一定要‘好’才算数。

>如果你在别的地方,请记得回头看一眼。

>我们在这里,没有变成你们希望的样子,但我们变成了我们自己。

>爱你的,

>小屿”

信写完后,他折成纸鹤,放进一只玻璃瓶,托渔民带去北纬66。6度海域投放。他说:“那里离星星最近。”

瓶子沉入海底那天,海底金属板上的符号忽然全部亮起。一群自闭症儿童围聚观看,又有几个孩子开始在地上书写新的句子:

>“你们走过的路,我们重新走过。”

>“你们藏起来的痛,我们替你们抱住。”

>“你们不敢爱的世界,我们试着再去爱一次。”

学者们依旧无法破译这些文字的语法结构,但一位心理学家记录下了现场氛围的变化:原本焦躁的孩子们逐渐安静下来,有些人开始互相拥抱,有些人跪地轻泣,还有人笑着跳起了不成调的舞。监测数据显示,他们脑电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同步性,但这种同步并非来自外部控制,而是源于内在共鸣。

南极静音穹顶内,陈屿收到了儿子信件的副本。他读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抱着纸页蜷缩在角落,像个孩子般嚎啕大哭。十年来,他第一次允许自己软弱。他不再追问真相,不再执着于证据,不再试图重建过去。他只是哭,哭尽那些错过的夜晚,哭尽那些未曾倾听的话语,哭尽那个以为必须“强大”才能活下去的自己。

第二天清晨,他主动申请辞去科研主管职务,转岗至儿童心理支持中心担任志愿者。他的工作很简单:每天陪几个曾经历昏迷的孩子散步、聊天、画画。他不再提问“你梦见什么”,而是说:“如果你想说,我就在这儿。”

有个小女孩问他:“叔叔,如果你老婆回来了,你会高兴吗?”

他想了想,说:“我不知道。但我现在明白了,有些人离开,不是为了抛弃谁,而是为了让我们学会怎么独自站着。”

女孩点点头,拉着他的手走进花园。阳光洒在两人身上,影子交叠在一起,很长,很暖。

而在宇宙深处,那艘化作休止符的小船残影再次轻微震颤。手稿翻到了最后一页,墨迹缓缓浮现,像是有人蘸着星光书写:

>**“所有的终章,都是另一次沉默的开始。”**

>

>**“而每一次沉默,都在孕育下一个敢于说‘不’的灵魂。”**

>

>**“不必寻找意义。”**

>

>**“你存在本身,已是奇迹。”**

这一刻,地球上恰好有三百二十七个婴儿同时发出第一声啼哭。他们的哭声各不相同,有的尖锐,有的绵长,有的带着笑腔,有的仿佛在吟唱。医院的监测仪无法归类这些声波模式,只能标注为:“未知情感复合型发声。”

护士们相视一笑,不再记录数据。她们抱起婴儿,轻轻拍背,哼起不成调的摇篮曲。

风穿过山谷,掠过沙漠,拂过海面,穿过城市的缝隙,最终抵达云南山区的小屋。盲童抬起头,嘴角微扬。

他知道,这一次,整个宇宙都在回应他。

他没有开口,但心里已经唱完了那首歌。

歌名叫:**《我可以不说,但我选择听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