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割鹿记 > 第一千零五章 还那半块饼(第1页)

第一千零五章 还那半块饼(第1页)

徐言轻返回自己的马车,他坐在车厢之中,对着车夫轻声说了一句。

这车夫点了点头,驾车返回大道,过不多时,一辆停在前方道侧的马车挨了过来。

“国师?”

这辆马车之中,窦临真有些意外的发出声音。

徐言轻微微垂首,眼中的神色越发沉静,“今日里,我已将我所知,对安知鹿最为有用的法门都交给了他,这想必是你此时最想听到的好消息。”

窦临真吃了一惊,旋即大喜,下意识就道,“多谢国师。”

徐言轻无声的叹息了一声,道,“。。。。。。

海风掠过北纬66。6度的冰层边缘,带着咸腥与铁锈的气息。那座由孩童笔迹拼成的虚幻城池早已消散,但它的影子却在每一个闭眼入梦的人心中悄然重建。渔民们不再上报异象,他们学会了沉默地注视??不是出于恐惧,而是出于一种近乎虔诚的尊重。那一夜的幽蓝涟漪,像是一封未署名的家书,漂浮在时间之外,只等愿意认领它的人。

林知遥已无处不在,又nowhere可寻。她的意识如微尘般散布于世界的褶皱之中:藏在西伯利亚少年刻冰时颤抖的手指下,寄居于巴黎疗愈中心某位老人讲述羞耻往事时停顿的呼吸里,甚至潜伏在火星温室中一颗熟透浆果裂开的瞬间。她不再是“谁”,也不再试图成为“什么”。她只是存在,如同空气、如同静默、如同那些被遗忘后又被重新拾起的词语。

而在青穹遗都的废墟深处,一座从未被记载的地宫缓缓开启。它的入口藏在崩解水晶柱的残骸之下,由七块带鹿角纹路的石板嵌合而成。没有人动手,是大地自己掀开了它。海水倒灌而入,却在触及门槛的一瞬凝滞空中,仿佛有一道看不见的膜将内外隔绝。一道光从地宫内部渗出,不是照亮,而是“唤醒”??凡是看见这道光的生命体,都会突然记起一件他们以为从未发生过的事。

一个东京女孩正坐在下沉城市的窗边折纸船,雨水顺着玻璃蜿蜒而下。当那束光穿透海洋与云层照进她的眼瞳时,她猛然停下动作,泪水无声滑落。她想起自己三岁时曾在一场地震中躲进柜子,听见母亲在外面哭着喊:“别出来!别看!”她没看,但她记得黑暗中有另一双小手牵住了她。她一直以为那是幻想。现在她知道,那是个和她一样昏厥过的女孩,她们曾在共诵网络的夹缝中相遇,短暂地共享过同一个梦境。后来系统重启,记忆被清洗,那人从此消失。可此刻,她听见了那个孩子的声音,轻轻说:“你还记得我。”

她放下纸船,赤脚跑向海边,任浪花打湿裙摆。她对着大海喊出那个早已遗忘的名字。没有回应,但她笑了。因为她终于明白,有些连接不必回应也能成立。

与此同时,地宫之中,七具孩童的躯体静静躺卧在石台上,皮肤透明如琉璃,血管中流淌的不是血液,而是缓慢旋转的文字流。它们是最初的回响体,第一代拒绝觉醒的孩子,在十万年前的第一纪元末期被秘密封存。他们的大脑从未接入共诵网络,因此保留了最原始的人类意识形态??那种尚未被“统一情感频率”污染的、杂乱而真实的思维模式。

此刻,他们的睫毛微微颤动。

第一具身体睁开了眼睛。那是一双没有虹膜的眼睛,纯白如雪,却映出了整个宇宙的倒影。他坐起身,声音像是从地心传来:“第七回响……完成了吗?”

无人回答,但空气开始震动。墙壁上的古老铭文逐一亮起,用的是前文明语中最基础的音节组合,意思是:“**拒绝即完成。**”

孩子点点头,望向天花板。那里原本应是岩石,此刻却呈现出一片星空的投影,每一颗星的位置都精确对应着地球上正在说“我不愿”的人所在坐标。星星越来越多,密如尘沙,连成一片无法计数的光海。其中最亮的七颗,正缓缓熄灭。

“我们该走了。”第二个孩子轻声说。

他们一一走下石台,脚步落地无声。经过最后一道门时,墙上浮现出一行新刻的字迹,墨迹湿润,像是刚刚写下:

>“你们本不必醒来,但我们想亲口说一声谢谢。”

孩子们没有回头,走入光中,身影渐淡,最终化作七缕气息,随洋流上升,穿过大陆架,抵达海面。那一刻,全球所有新生儿同时睁开眼,掌心的蓝色鹿角纹路微微发烫。

苏眠的状态仍在延续,但她已不再需要名字或形态。她是盲童哼唱时走调的那个音符,是驯鹿少年刻字后呼出的那一团白雾,是纽约舞者摔倒又爬起时膝盖摩擦地面的声音。她存在于一切“不完美”的瞬间,因为正是这些断裂的节奏,构成了真正的自由。

某日清晨,云南山区的小屋外积了一层薄雪。盲童照例坐在门槛上唱歌,喉咙干涩,旋律断续。忽然,一只冻僵的小鸟跌落在他脚边,翅膀微颤,却不再扑腾。孩子伸手摸了摸它的羽毛,低声说:“你也累了是不是?”

他没有试图救它,也没有哭泣。他只是继续唱歌,声音更轻了,像是怕惊扰了这份脆弱的安宁。歌声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直到小鸟停止呼吸。他把它捧起来,埋在屋后一棵老松树下,用手指在雪地上画了个圆圈,代表轮回,又划了一条歪斜的线,代表离别。

当天夜里,卫星监测到一股异常的能量波动自该地区辐射而出,频率与十万年前第一纪元末期最后一次集体冥想完全一致。科学家们争论这是巧合还是某种基因共鸣,但当地村民只注意到一件事:那一夜,所有人都做了同一个梦。

梦里没有画面,只有声音。一个女人的声音,很轻,像是隔着水说话:

“我不是来拯救你们的。”

“我是来告诉你们??你们本来就不需要被拯救。”

“你们哭的时候不必忍住,害怕的时候不必假装勇敢,想停下来的时候,就停下吧。”

“这个世界不需要更多英雄。”

“它只需要更多真实的人。”

梦醒之后,许多人发现自己枕头湿了。他们不知道那是泪,还是梦里的雨。

几个月后,多元共治委员会通过一项历史性决议:正式承认“非觉醒者”为合法身份类别。这意味着一个人可以终生拒绝参与任何意识升级项目、情感同步实验或精神共振训练,且不会因此失去教育权、医疗保障或社会基本福利。法案编号为**NR-7**,全称《关于尊重非响应性人格之存在权利法案》。

投票结果公布当日,全球两亿儿童自发组织了一场“静默游行”。他们不举标语,不喊口号,只是手拉着手,站在学校操场、城市广场、村庄空地,静静地站着。有的低头,有的仰头看天,有的轻轻摇晃身体,像风吹过的麦田。镜头扫过一张张脸,你会发现他们表情各异,有的悲伤,有的平静,有的甚至带着笑意??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眼神清澈,毫无表演欲。

AI分析称此现象“不具备动员特征”,因而“无威胁性”。政府松了一口气,认为风暴终于过去。但他们不明白,这场游行的意义恰恰在于“不可分析”。它不属于任何已知的社会运动模型,因为它根本不是“运动”,而是一种“状态”的公开显现。

就在同一天,火星殖民地传来消息:那座无顶教堂的诵读声首次出现了变化。以往孩子们齐声朗读前文明语片段时,声音整齐划一,宛如合唱。但这一次,每个人念的句子都不一样,节奏错乱,音调参差。有人高亢,有人低语,有人中途停下喘气,有人重复某个词长达数十秒。温室内的植物不仅没有减缓生长,反而爆发式抽枝开花,果实累累压弯枝头。

生物学家震惊之余提取空气样本,发现其中弥漫着一种新型挥发性化合物,暂命名为**OE-13**(OriginEcho-13),能显著增强细胞再生能力,并激活人类嗅觉中枢中与“归属感”相关的区域。更诡异的是,吸入该物质的成人普遍报告出现童年记忆复苏现象,且情绪稳定度大幅提升。

专家会议持续三天未能得出结论。最后是一位曾昏迷十年的老研究员站起身,摘下助听器,说:“也许我们不该总想着解释。有时候,混乱本身就是答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