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大明第一国舅 > 第690章 社稷之臣(第1页)

第690章 社稷之臣(第1页)

对于自己的‘小秘密’曝光,马寻一点都不觉得慌张。

真要是见不得光,他就不会将那些资料放在书房,更不可能让马祖佑都有资格去翻看。

看着朱标,马寻认真问道,“标儿,那些东西你到底看了多少?”。。。

朱雄英冷着脸,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了两下,声音不高,却像铁锤砸在青石板上,震得满屋人心里一紧。他缓缓开口:“全国上下?你当这贪墨是野草,割一茬长一茬?若真是一省一府还能忍,可要是八部皆腐,地方连根烂透,那这大明江山,还坐得住吗?”

朱标沉默片刻,端起茶杯吹了口气,却没有喝。他知道朱雄英说得没错,可正因为如此,才更不能轻举妄动。他低声道:“查,自然要查。可怎么查,谁来查,查到什么地步……这些都得掂量。父皇年事已高,若朝局动荡,怕的是民心动荡,边关不稳。”

“边关?”朱雄英冷笑一声,“你以为北元会等我们慢慢清理内政?胡惟庸案刚过几年,那些人尸骨未寒,如今又有新蛀虫爬出来啃食国本!你口口声声怕动荡,可若放任不管,等百姓揭竿而起,那时才是真正的天下大乱!”

马秀英听得心惊,连忙劝道:“你们兄弟何必争执?都是为朝廷着想。只是这事牵连太广,稍有不慎,便是血流成河。”

朱雄英看了她一眼,语气缓了些:“姐,我不是不懂分寸。可有时候,不动刀子,病根就除不掉。就像当年爹整治勋贵,杀了多少人?可换来的是什么?十年清平,百官肃然。如今呢?户部报上来的一笔账,去年江南三府税粮少了三成,可地方志上写着丰年!钱去哪儿了?还不是进了私囊!”

李文忠坐在角落,一直没说话,这时终于忍不住插嘴:“皇长孙说得有理。但眼下最要紧的,不是立刻动手,而是摸清底细。我听说最近兵部有个小吏被锦衣卫抓了,说是私改军饷名录。这事原本不大,可深挖下去,竟牵出十几个中层武官,甚至连五军都督府都有人涉案。”

“五军都督府?”朱标猛地抬头,“那是掌天下兵马的地方!”

“正是。”李文强压住声音,“所以我怀疑,这件事绝不止兵部一家。恐怕六部之中,早已暗流涌动。若贸然掀桌,只怕整个朝廷都要瘫痪。”

屋里一时寂静如死水。

良久,朱标叹了口气:“所以你说‘随便查’,其实是想以小见大,先从一个案子入手,顺藤摸瓜?”

朱雄英点头:“不错。与其大张旗鼓惊动群鼠,不如悄无声息布下天罗地网。等他们自投罗网,再一网打尽。”

朱标沉吟半晌,忽然看向马寻:“舅舅,你觉得如何?”

马寻正抱着朱允?逗弄,闻言抬起头,脸上笑意未散,眼神却已清明如镜。“我说啊,你们这些人啊,总想着大局、稳定、平衡。可治国如治病,该断则断,不该拖就别拖。既然知道毒已入骨,那就得刮骨疗毒,哪怕疼得喊天叫地,也比等它溃烂全身强。”

他说完,把孩子递给旁边的宫女,站起身来,踱步至窗前,望着外头渐暗的天色,淡淡道:“我知道你在顾虑什么??你是怕动了太多人,没人办事。可我要问你一句:宁可用一群贪官维持运转,也不愿换一批清廉之士重建秩序?”

朱标哑然。

马寻转过身,目光如炬:“你身为太子,将来是要继位的人。你要想清楚,你是要做一个守成之主,还是开一代清明盛世的明君?”

这话如重锤击心,朱标脸色一阵发白。

朱雄英却笑了:“舅舅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锦衣卫千户匆匆进来,跪地禀报:“启禀皇长孙,南京城外三十里发现一艘沉船,船上载有大量铜钱与丝绸,疑为走私。船上十余人全部被灭口,无一生还。属下已在现场搜出一枚印章,刻着‘浙东转运司’字样。”

众人皆惊。

“转运司?”朱标霍然起身,“那是户部下属,专管赋税转运!谁敢私自截留国税?”

朱雄英接过那枚印章细细查看,眉头越皱越紧。“这不是普通的贪墨,这是系统性的劫掠。有人利用官船身份掩护,将国家税赋直接私吞,再通过海路运往海外牟利。这种事,没有地方大员配合,根本做不到!”

马寻冷冷道:“看来,不只是京官有问题,连地方上的转运体系都被渗透了。”

朱标额角渗出汗珠:“若真是如此,那问题就不仅仅是一两个贪官,而是整套财政系统的崩坏。”

“所以不能再等了。”朱雄英斩钉截铁地说,“我建议立即成立钦查组,由父皇亲授全权,绕过六部,直接受命于皇帝。人选必须可靠,且不受现有官僚体系影响。”

“谁来牵头?”朱标问。

朱雄英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马寻身上:“舅舅最合适。”

马寻一愣,随即摇头:“我不适合。一来我是外戚,二来我没做过实务官职,贸然插手财政,容易授人以柄。”

“正因为你是外戚,才最合适。”朱雄英道,“你跟陛下是至亲,又不像勋贵那样盘根错节,更不会卷入党争。而且你通儒释道三家,见识广博,心思缜密。最重要的是??”他顿了顿,“你不怕得罪人。”

马寻苦笑:“你说得轻松,可这差事一旦接下,就是树敌无数。朝中多少人靠这套体系吃饭?我若真动手,怕是连出门都要提防刺客。”

“那就派锦衣卫贴身护卫。”朱雄英毫不犹豫,“另外,我可以调东宫属官协助你,再请李文忠将军负责安保调度。只要证据确凿,父皇一定会支持到底。”

朱标仍有些犹豫:“可这样会不会太过激进?万一激起反弹……”

“反弹?”朱雄英反问,“你觉得现在不动手,就不会有反弹了吗?等哪天国库空虚,发不出军饷,士兵哗变;或是灾年无粮赈济,百姓造反,那时候的反弹,你要怎么应对?”

朱标语塞。

马秀英轻声道:“大弟,你也别逼得太紧。让他想想。”

朱雄英叹口气:“我不是逼他,我是怕等不起。刚才那艘沉船,只是冰山一角。我敢断言,类似的事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若再拖延,等它们连成一张网,那就真的收不住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