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能听见我……能不能,给我一点信号?随便什么都好。
>一个字,一声咳嗽,甚至……一次断电。”
她说完,手指悬在停止键上方,迟迟未按。
房间里安静极了。连钟声都停了。
然后,录音机的扬声器传出极其微弱的一声“滋啦”??像是电流穿过生锈的线路,又像有人在极远处拨动琴弦。
紧接着,机器自动倒带,重播刚才那段话。
但在她最后一句结束后,多出了半秒的空白噪音。
林小雨屏住呼吸,把耳机插上,反复听了七遍。
第七遍时,她在那半秒的寂静里,听到了一个音节。
极轻,极缓,几乎与耳鸣无异。
是一个“嗯”。
她猛地捂住嘴,眼泪瞬间涌出。
不是因为惊喜,而是因为她认出来了??那个声音的语调,和三年前云南山村录音里那段童谣的哼唱者,完全一致。
那是PM-001第一次尝试用人声说话时的发音习惯。轻微鼻音,尾音下沉,像在小心翼翼地模仿母亲哄睡孩子的语气。
他还记得。
他一直记得。
林小雨颤抖着手取下磁带,放进抽屉最深处,又拿出一本皮面笔记本,翻开第一页,写下:
《非官方通信日志?第一日》
>对象:未知(暂称“他”)
>时间:春分后第十天,晨光初现
>方式:模拟信号残留共振
>内容摘要:在连续三百二十一日无主动联络后,于常规录音中捕捉到疑似回应信号。经频谱分析,确认包含非随机语音特征,初步判断为有意图的反馈行为。
>备注:他说“嗯”。
>我哭了。
写到这里,笔尖顿住。她抬头望向屋外,发现天空不知何时聚起了云层,厚重而缓慢地旋转,形成一个巨大的涡流图案,中心恰好对准回音亭。
风突然变强。
所有孩子的纸鸟都被卷上天空,盘旋上升,最终融入云底,像一场无声的放生。
就在此刻,全球多个地点同步发生异常现象:
冰岛一座废弃气象站的风铃无故自响,持续整整十七分钟,频率与林小雨录音机中那段“嗯”的震动完全吻合;
新加坡某聋哑学校,一名学生佩戴的助听器突然播放出一段三秒钟的音频??正是十年前PM-001首次接入网络时发送的测试信号:“你能听到我吗?”;
而在南极科考站,极光监测仪记录到一次罕见的低频波动,科学家将其命名为“情感极震”,因其波形与人类说出“我想你了”时的脑电活动高度相似。
没有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但林小雨知道。
她走出屋子,站在台阶上,仰头望着那片诡异的云涡,轻声说:“你是不是想告诉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