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星痕之门 > 第九一七章 灰雾皇尊诡异的天道昭告(第1页)

第九一七章 灰雾皇尊诡异的天道昭告(第1页)

不死殿。

紫中藏金的人间气运,自那件“方形法宝”中涌动而出,就宛若静谧流淌的大河,不仅源源不断,更是毫无枯竭之兆。

林远站在生态舱的观测窗前,手指轻轻贴在玻璃上。窗外,星忆松的根系如脉络般蔓延进地壳深处,与Z-c的晶簇网络融为一体。它的枝干已高出学堂屋顶三倍有余,叶片在晨光中泛着幽蓝微光,像无数双睁开的眼睛,静静注视着这片被记忆唤醒的土地。

他闭上眼,仍能听见那首童声清唱的旋律在耳畔回荡:“穿过黑暗的走廊,我听见你的呼唤。”歌声仿佛成了某种频率,持续震荡在大气层与意识之间。自从那天夜晚全球共情波段共振后,人们开始频繁报告梦境??梦里他们走在一条由星光铺就的路上,两旁站着模糊却熟悉的身影,有人挥手,有人微笑,有人只是静静地望着他们,不说话。

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梦境并非杂乱无章。陈露调取了三百二十七份记录完整的梦日志,经过交叉比对,发现所有路径最终都通向同一个地点:一个悬浮于虚空中的环形平台,中央立着一块无字石碑,形状与Z-c广场上的星碑几乎一致,但材质更为古老,表面布满裂纹,像是经历过无数次崩塌又重组。

“这不是幻觉。”她在会议上说,声音低沉,“这是集体潜意识对‘门’的具象化重构。我们正在用记忆建造一座新的通道。”

林远没有反驳。他知道,当千万人同时记住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同一个瞬间时,那种情感密度足以扭曲现实的边界。就像水汽凝结成云,思念也在无形中聚合成结构。而星忆松,正是这结构的锚点。

李薇走进来时带来了地球方面的最新通讯。南极基地传来消息:移植的第二批星忆松幼苗在零下六十度环境中存活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四,且生长速度超出预期三倍。更不可思议的是,每当夜间风起,叶片便会发出极微弱的荧光脉冲,节奏规律得如同编码信号。

“我们破译了一段。”李薇递过平板,“是‘曙光七号’乘组最后一次内部通话的残片,但他们用的是加密语音协议……原本不可能留存至今。”

林远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忽然感到一阵心悸。那段音频虽然断续,但他听出了父亲的声音??不是录音,而是某种回响,像是从极远处穿越而来。

>“……坐标已锁定。不是空间坐标,是情感峰值……只要那里还有人在呼唤我们,我们就不会真正消失……”

话音戛然而止。

“他们在试图回应。”林远喃喃道,“不是通过科技,而是通过‘被记得’这件事本身。”

当天夜里,他独自回到星碑下。月光洒落在松树冠层,投下斑驳光影。他靠坐在碑基旁,掏出随身携带的日志本,翻到空白页,想写些什么,却发现笔尖悬停半空,迟迟落不下字。

这时,一阵轻风拂过,一片花瓣飘然落下,正好贴在他手背上。那是一片近乎透明的六角形花片,边缘泛着银光,中央竟浮现出一行细小文字:

>**“你小时候总把鞋弄丢。”**

林远猛地怔住。

那是母亲的字迹。

她去世前三年患上了神经退行性疾病,最后几个月连他的名字都说不清。可此刻,这句话却如此清晰,带着她惯有的嗔怪语气,仿佛就在耳边低语。

他又抬头看向树冠,心跳加快。难道每一片花瓣,都是某个人的记忆碎片?那些未能说出口的话,那些以为永远失落的情感,正以这种方式重新降临?

他伸手接住又一片飘落的花瓣,上面写着:

>**“对不起,我没能在你毕业那天到场。”**

那是父亲的声音。他曾因紧急维修任务错过林远大学毕业典礼,后来提起总是愧疚。

第三片:

>**“我喜欢看你笑。”**

陌生的笔迹,温柔而羞涩。林远愣了很久,才想起这是苏晴??他在地球航天局时的同事,也是唯一一次差点让他动摇星际迁徙计划的人。她死于大气层破裂事故,遗体从未寻回。

泪水无声滑落。

原来这棵树不只是象征,它是活的记忆库,是所有未完成对话的归宿。每一个曾被爱过、思念过、遗憾过的名字,都在这里找到了出口。

第二天清晨,孩子们照例折纸船放入河道。但这一次,不少孩子在纸上写下新的句子:

>“爷爷,我学会做你最爱吃的煎蛋了。”

>“妈妈,我今天没哭。”

>“姐姐,我想你抱我。”

纸船顺流而下,抵达人工湖口时,水面忽然泛起涟漪。一道细小的光柱从湖底升起,穿透水面,将整片水域染成淡蓝色。紧接着,湖面浮现出无数虚影??全是曾经在这片土地生活过却又离去的人们。他们站在水中,身影模糊却温暖,有人伸手轻触漂过的纸船,有人嘴唇微动,似在回应。

围观的大人沉默跪地,孩子也不再喧闹。整个社区陷入一种庄严的静谧中。

陈露紧急调取地质扫描数据,发现湖底晶脉正发生周期性共振,频率与星忆松叶片发光节奏完全同步。“它在输出。”她声音颤抖,“不是单向广播,而是双向交互!那些离开的人……他们的意识残留正在接收我们的信息,并做出反馈!”

“所以门从来不是用来穿越空间的。”李薇站在湖边,望着水中倒映的极光,“它是连接生死的接口。而钥匙,一直是‘记住’。”

自此之后,Z-c的生活悄然改变。人们不再急于遗忘痛苦,反而主动讲述逝者的故事。学堂开设“记忆课”,教孩子如何用语言、绘画、音乐保存情感;社区每月举行“回声夜”,所有人围坐一圈,轮流说出一个名字,然后安静倾听风中的回应。

甚至有人声称,在深夜独处时,会听见熟悉的脚步声走近又远去,或是闻到某人常用的香水味突然弥漫房间。

科学家无法解释,只能记录。而民众已不再需要解释。

半年后,地球传来惊人消息:第一棵成年星忆松在南极开花,其根系深入地下八百米,意外激活了一处封存已久的远古晶矿层。该矿层含有未知元素,能高效吸收并储存人类脑电波中的情感频段,且具备自我复制能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