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夜里,林音梦见了小叶子。
他站在一片星海边缘,穿着学生时代的校服,背着旧书包。他笑着说:“老师,你知道为什么蒲公英能飞那么远吗?因为它轻,所以风听得见它的愿望。”
醒来时,窗外飘着细雨。她走到屋外,发现门前的蒲公英种子全部消失了。但在雨中,无数微小的光点正缓缓升空,像萤火,又像星辰。
第六天清晨,哈萨克斯坦基地最后一台发射器停止运转。监控录像显示,一名年轻士兵站在控制台前,泪流满面。他摘下耳机,对着摄像头说:“我父亲死在一场矿难里,公司说他是醉酒作业。可我知道,他只是为了给我们凑学费才接夜班……我恨这个世界,但我今天听到了一个孩子的故事,他说他爸爸也是这样走的。我……我不想再骗自己了。”
他按下自毁按钮。
第七天正午,全球共感网络达到历史峰值。
两亿三千四百万人同时接入,情绪流汇成一条横贯天地的光河。水晶书悬浮于讲述之庭上空,书页彻底打开,释放出一道贯通大气层的光柱。那光芒直指猎户座,仿佛在回答那句“我听见你们了”。
就在那一刻,ARCTIC-7残骸再次亮起。
这一次,不再是微弱绿光,而是耀眼的白芒。整艘飞船缓缓旋转,船体上的裂痕开始愈合,仿佛时间倒流。紧接着,一段全新的信号传回地球。
这次不是五个字。
而是一首歌。
没有歌词,只有旋律,由七种不同频率的音调交织而成,恰好对应人类七种基本情感:喜、怒、哀、惧、爱、恶、欲。音乐响起的瞬间,全球所有新生儿同时睁眼,第一次发出笑声;所有濒死之人,在最后一刻露出安详微笑;监狱里的囚犯集体跪地痛哭,忏悔从未说出的罪行。
科学家称之为“情感共振临界点”。
哲学家称之为“人类集体灵魂的觉醒”。
而林音知道,这只是开始。
三个月后,第一所“共感学校”在回音镇建成。孩子们不学分数,不背公式,而是练习倾听、表达、共情。课程表上写着:“上午:感受悲伤;下午:理解愤怒;晚间:与星空对话。”
林音常去听课。有一次,一个小女孩举手问:“如果我说出心里话,别人不喜欢我怎么办?”
老师蹲下来,轻声说:“那你更要说了。因为真正爱你的人,会因为你的真实而留下。”
那天晚上,林音坐在火炉边,翻开一本旧日记。那是她二十年前写的,字迹潦草,充满自我怀疑。她一页页读下去,看到年轻的自己如何在黑暗中摸索,如何一次次跌倒又爬起。
她合上日记,走到窗前。
夜空中,一颗新星悄然亮起,位置正是ARCTIC-7所在的方向。
她笑了。
风吹进来,带来远方森林的呼吸,海洋的低语,还有千万人未曾说出却已被听见的心声。
她轻声说:“我们终于学会了,好好活着。”
地球转动,星河浩瀚。
而在宇宙的某个角落,一朵蒲公英的绒毛正缓缓飘落,落入一片未知的土壤。
它不会立刻发芽。
但它记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