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贾环坦然道,“但我更怕百年之后,子孙仍活在一句话就能抄家灭族的时代。”
三日后,宫中传出旨意:驳回弹劾,宪章审议照常进行。同时,太上皇下诏,命贾环兼任“宪政监督使”,赋予其直接奏事之权,不受内阁阻隔。
朝野震动。
与此同时,各地反对之声亦愈演愈烈。陕西豪强联合发布《讨伪宪檄》,宣称“贾贼窃权,毁纲乱常,我等誓死不从”;辽东数位老将闭门谢客,拒收起草院公文;更有甚者,京城内外接连发生多起纵火案,目标皆为支持宪章的商户与书局。
贾环毫不退让。他下令成立“宪政护卫队”,由英哥儿统领,招募退役老兵与江湖义士,日夜巡逻保护起草院与关键人物。同时,他亲自撰写《宪章通俗解说》,用白话文逐条解释权利保障、国会职能、司法独立等内容,印成小册子,通过商会网络发往全国城镇乡村。
“百姓不怕变革,只怕不懂。”他对薛宝钗说,“只要他们明白‘不得随意抓人’意味着儿子不会被县令一句话抓走,‘国会选举’意味着他们可以投票选父母官,就会站在我们这边。”
果然,民间反响渐起。江南多地百姓自发集会,支持宪章;岭南商人联名上书,请求尽快立法保护私产;甚至有边陲小镇的塾师带着学生写信给起草院:“愿以十年束?换一本宪法,请大人救我等出水火。”
然而,风暴的中心仍在逼近。
第五日深夜,暴雨倾盆。贾环正在灯下审阅电报线路图,忽听窗外“嗖”的一声,一支羽箭钉入窗框,箭尾系着一封血书。
他取下展开,只见上面写着:
>“叛军已动。
>辽东副总兵周猛率三千私兵南下,伪称‘护驾清君侧’,实欲直扑神都。
>兵部有人通风报信,禁军调动已被拖延。
>速决断。”
署名仅一个字:**潜**。
这是他在兵部安插的暗线,代号“潜龙”。
贾环霍然起身,唤来英哥儿与李思明。
“立刻启动应急预案。”他声音冷静得可怕,“第一,李思明带工匠连夜赶工,务必在明日午时前,接通神都至京畿大营的试验线路;第二,英哥儿持虎符前往禁军中郎将马毅处,若其犹豫,当场斩之夺权;第三,通知贾若,我怀疑兵部尚书就是内鬼,必须控制。”
两人领命而去。
贾环独自坐于灯下,取出赵崇文的遗书,轻轻抚过那几行颤抖的字迹。
“赵老,您说得对,礼崩乐坏,令人痛心。”
“但若不崩,新礼何以立?”
雨声如鼓,仿佛战马嘶鸣。
次日清晨,电报房传来喜讯:神都与京畿大营三十里线路试通成功!李思明亲手发送第一条消息:“**一切安好**”,仅用七息即达。
贾环立即执笔,写下第一条正式军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辽东周猛擅自兴兵,形同谋反,着即削爵夺职,通缉归案。
>京畿五万禁军即刻戒严,封锁四门,凡无通行文书者,一律扣押。
>此令via电报,与玺印文书同效。”
电报发出后不到一刻钟,京畿大营回电:“**令已收到,全军待命**。”
消息传开,满城哗然。百姓纷纷涌至街头,争相目睹那根连着铜线的小木箱:“这就是能千里传音的‘电报机’?”
“听说昨夜叛军才动,今早就被截住了,比快马还快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