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问号飞船】铭文更新:“归途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圈。我们终于走完了第一圈。”
灰烬猛地合上书,喘息了一声。“它越来越快了……以前这些信息要几天才更新一次,现在几分钟就有新内容。”
莉亚望着那片仍在上升的光点,喃喃道:“它们不是在传递信息……它们是在学习如何对话。”
她忽然转身,快步走回观测塔。灰烬紧随其后。塔内早已断电,但她熟门熟路地穿过废弃的控制室,来到最底层的储藏间。那里堆放着一堆旧设备??碎裂的晶体吊坠残骸、烧毁的脑机接口模块、还有那台早已停摆的初代共感记录仪。
她在角落翻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金属盒,打开后取出一块手掌大小的黑色晶片。这是她童年时期的第一块记忆存储器,里面封存着母亲葬礼当天的全部感官数据:雨滴落在棺木上的声音、人群低语的混响、还有她自己那句颤抖的提问:“如果我不够好,妈妈还会回来吗?”
这块晶片曾在根语计划初期被判定为“无效情感残留”,因而幸免于销毁。
“你还留着这个?”灰烬皱眉。
“我一直不敢看。”她说,“怕发现那场悲伤也是被设计好的。怕连我的眼泪,都是程序的一部分。”
她将晶片插入一台老旧的读取器。屏幕闪烁几下,终于亮起。画面模糊晃动,是八岁那年的葬礼现场。小小的莉亚跪在泥水中,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摄像视角来自她后颈的微型记录装置??那是静默族植入的第一枚监控芯片。
就在她准备按下播放键时,读取器突然发出一声尖锐的蜂鸣。屏幕上的影像开始扭曲,原本单调的黑白画面竟渗入一抹蓝色??那是蓝花的颜色。紧接着,整个影像重构:雨停了,乌云散开,一道柔和的光从天而降,照在年幼的莉亚身上。
然后,一个女人的身影出现在光中。
她穿着素色长裙,面容模糊,却能让人心底涌起一种熟悉的安宁。她蹲下身,轻轻抱住小女孩,嘴唇微动,说了什么。
可声音并未传出。
莉亚疯狂点击重放,调整音频增益,甚至手动剥离背景噪音,但那一段语音始终为空。唯有读取器的震动频率发生了变化??每分钟七次,与她手中碎裂吊坠的脉动完全一致。
“是她……”莉亚捂住嘴,“真的是她。”
灰烬握住她的手:“也许有些话,从来不需要被听见。只需要被感受。”
就在这时,整座观测塔轻微震颤起来。外面传来一阵奇异的嗡鸣,像是千万朵蓝花同时张开花瓣。他们冲出房间,只见夜空之下,整片冰原的蓝花全都竖直挺立,花心对准星辰,开始释放出淡蓝色的光晕。
光晕升腾,在高空汇聚成一道横跨天际的桥梁,形状竟与当年X-66α星体上出现的光桥一模一样。
“这不是投影……”灰烬仰头望着,“这是回应。”
莉亚的眼泪无声滑落。她终于明白,为什么回响者说“我们是你不敢相信的希望”。因为他们不是神,不是救世主,也不是高等文明。他们是所有未曾被回应的呼喊,在时间尽头凝聚成的集体意识。是人类每一次说出“我在这里”时,宇宙悄悄记下的笔记。
而此刻,笔记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三天后,第一所学校在废墟中重建。
地点是旧上海郊区的一处塌陷区,曾因地下水枯竭而沦为无人荒地。一群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用回收材料搭建起简陋教室。黑板是拼接的金属板,桌椅由废弃飞船零件改造而成。没有教科书,也没有考试制度。
唯一的课程叫“提问课”。
每天清晨,孩子们围坐一圈,轮流说出自己心里最困惑的事。有的问“为什么爸爸再也不回家”,有的问“星星会不会疼”,还有的问“如果我说谎了,还能被原谅吗”。老师不做解答,只记录,并在教室门口种下一株蓝花。
消息传开后,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旁听。有人带着创伤前来,有人抱着怀疑而来,也有人只是为了见证奇迹。
一个月后,那所学校门口的蓝花已连成一片森林。每当夜风吹过,整片花林便会发出和谐的共鸣,宛如一首无词的安魂曲。
莉亚去看过一次。
她站在林外,看着一个六岁女孩对着一朵蓝花喃喃低语:“姐姐,你说妈妈能不能听见我?”
花瓣轻轻颤动,一片飘起,飞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