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 第四百一十四章 隐忍(第2页)

第四百一十四章 隐忍(第2页)

她将铜铃置于中央石台上,众人微微睁眼,以目光致意。

片刻后,盲妇开口,声音干涩:“北地又有三人加入静圈,但其中一人……可能已被污染。”

云岫点头。她早有预料。伪墟最可怕之处,便是它允许你“自由加入反叛组织”??只要你加入的是它设计好的反抗剧本。多少起义最终成了统治者的续命药?

“让新来者独居七日,不许发言,只许听。”她道,“听雨落瓦,听鼠爬梁,听自己的心跳。若第七日清晨能说出昨夜最清晰的一段声音,方可入圈。”

众人默许。

那夜,云岫梦见自己站在一座巨大广场上,四面八方皆是人群,高举标语,振臂呐喊。口号震耳欲聋,却无一字能入心。她试图呼喊,却发现喉咙里涌出的不是声音,而是一串串扭曲的文字,像虫子般爬向天空,化作乌云。

忽然,一声极轻的咳嗽响起。

来自身后。

她回头,见林晚秋坐在一张木椅上,捧着一碗热汤,正低头吹气。

“老师……”她哽咽。

林晚秋抬眼,微笑摇头,做了个“嘘”的手势。

然后,她将汤碗递来。

云岫接过,捧在手中,暖意从掌心直透肺腑。

她终于明白:有些事不必说破,有些人不必证明,有些存在本身,就是对抗虚妄的武器。

醒来时,天刚蒙蒙亮。庙外传来脚步声。一名少年冒雨而来,浑身湿透,怀里紧紧护着一本破旧笔记。

他是附近村塾的教书先生,昨夜读古籍时发现异样:《礼记?乐记》某页边缘有极淡墨迹,显影后竟是半阙词:

>“言多误,声杂蛊,

>真音埋骨无人顾。

>莫争高,莫竞速,

>一听心底春冰裂处。”

他不知何意,却被深深触动,连夜赶来。

云岫接过笔记,翻至那一页,指尖轻抚残词。铜铃忽地一颤,竟微微发凉。

她望向众人:“找到了。下一个静圈,就设在这里。”

他们开始行动。

不贴告示,不发宣言,不在任何场合公开谈论计划。他们只是悄然聚集,每日定时围坐,练习“听”??听彼此的呼吸节奏,听心跳频率,听思绪流动时身体的细微变化。他们重新学习用眼神传递担忧,用触碰表达安慰,用沉默共担痛苦。

渐渐地,镇上有孩童发现,每逢午夜,那座废弃庙宇的屋檐下会凝结出奇异冰花,形状宛如耳朵。老人们说,那是“天在听”。

更有猎户在深山遇见奇景:一群野鹿围在一棵古树下静立不动,持续整整三个时辰。待他靠近,鹿群倏然散去,唯留树干上一道新鲜划痕,形似一个“止”字。

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的“喧语潮”出现微妙转折。

起初只是个别现象:某位网红直播骂战时突然中断,流泪道歉,称“我根本不在乎那人,我只是想红”;一名政论节目主持人在镜头前沉默五分钟,最后说:“我们都在表演清醒。”随后辞职归隐。

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为什么我们越说越多,却越来越孤独?为什么每一次争论都像在重复同一个剧本?为什么所有热点最终都沦为流量饲料?

民间悄然兴起一种新习俗:每月朔望之夜,关灯一小时,全家围坐,不说一句话。起初被称为“哑夜”,后来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听日”**。

朝廷震怒,下令取缔。可越是禁止,参与人数反而激增。甚至连宫中太监都有偷偷举行“听日”的传闻。据说某夜皇后亲至偏殿,撞见几名宫女闭目静坐,本欲责罚,却在门口站了许久,最终轻叹一声,转身离去。

开封旧址,原静庐所在地,如今已成废墟。但在地下三丈深处,仍有一间密室完好保存。墙上挂着七块黑晶,正是墨婉儿沉入太湖又被神秘力量托回的遗物。每块晶体内部,都封存着一段无声影像。

其中一块,记录着她临终前最后一句话的唇语:

**“不要相信痛快的表达,要警惕流畅的愤怒。真正的自由,是保有不说的权利。”**

而在洛阳太学遗址外围,镇魂鼓阵日夜不息。十二名乐师轮值守擂,以特定节奏敲击特制铜鼓,形成声波屏障,阻止伪墟进一步扩散。然而近来鼓面频频出现裂纹,且每次破裂的位置,恰好组成一个古老篆文??“信”。

专家不解其意,唯有云岫看到后瞳孔骤缩。

她知道,“信”不是警告,而是召唤。

是伪墟在寻找新的宿主??那个愿意相信“绝对真实”的人。而这样的人,往往最容易被虚假的“彻底坦白”所蛊惑。

她决定重返洛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