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大唐:太平公主饲养指南 > 第五百零七章 坐拥淮南(第2页)

第五百零七章 坐拥淮南(第2页)

此言一出,朝野震动。有人主张封禁焚语炉,以防“邪祟作乱”;也有人提议将其列为圣物,供人祭拜。唯有初语学堂师生保持冷静。那口吃的男孩带着同学们每日前来,在炉前低声讲述自家故事。渐渐地,炉火不再诡异升腾,反而温顺如眠,偶有灰烬飘落,竟化作细小花朵,落地即生。

这一日,少女召集众人于启唇谷旧址,宣布成立“无声者盟约”??凡曾因言获罪之家属、长期失语者、或自愿背负沉默记忆之人,皆可加入。盟约宗旨唯有一条:**替尚未能发声者开口,直到他们自己愿意说为止。**

仪式当夜,星河再度显现。粉色花云汇聚成桥,横跨终南与长安。桥下浮现出万千虚影:有披枷带锁的史官,有抱卷投江的儒生,有被割舌的伶人,也有默默焚烧家书的母亲。他们不哭不闹,只是静静走过花桥,身影渐淡,终归于风。

次日清晨,敦煌石殿传来异动。十三尊石像中,太平公主像突然转身,面朝东方。考古队发现,其背后凤袍之下,竟藏着一道暗格,内有一卷微型竹简,仅寸许长,需用特制放大镜方可阅读。内容如下:

>“若你读到此信,说明阿阮的疫苗起了作用。

>但我仍要提醒:最大的敌人,从来不是暴君,

>而是习以为常的沉默。

>当你说‘反正说了也没用’的时候,

>他们就已经赢了。

>??太平手书”

消息传开,全国掀起新一轮“开口潮”。市井巷陌,茶肆酒楼,甚至牢狱之中,人们开始自发组织“夜谈会”,围坐一圈,轮流讲一件从未对人提起的事。有人坦白曾贪污赈灾银两,当场痛哭流涕;有人承认年轻时举报邻居致其家破人亡;更有女子站出揭露宗族长辈多年性侵……每一句真话出口,所在之地便开出一朵答心花。

朝廷未加阻止,反而拨款支持。宰相亲自主持首场“百官忏悔宴”,十二位重臣依次起身,自曝执政失误。兵部尚书坦言曾隐瞒边境战败真相,导致援军延误;户部侍郎承认为讨好前相,篡改户籍数据,致使十万流民无法登记。宴会结束时,太极殿外草坪上,已悄然绽放上千朵答心花,连成一片粉色海洋。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变革。

某夜,初语学堂突遭纵火。虽未造成伤亡,但存放的万余份共述档案几乎全毁。调查发现,纵火者是一名退伍老兵,曾在共述仪式中揭露自己参与过镇压农民起义,事后饱受良心折磨。被捕后,他怒吼道:“我认了错,可你们还要我儿子也背一辈子罪名吗?有些事,就该烂在土里!”

此案引发激烈争论。有人认为应严惩,以儆效尤;也有人主张宽恕,称其行为正是“沉默反弹”的体现。最终,少女亲自前往狱中探望。她未带责备,只递上一本新编《赎罪者语录》,扉页写着:“承认黑暗,不是为了永远活在阴影里,是为了亲手点亮灯。”

老兵泪流满面,自愿成为“沉默疗愈师”,奔赴各地为心理创伤者提供倾听服务。三年后,他创办“铁衣共谈营”,专收退役士兵,帮助他们卸下铠甲的同时,也卸下心头重负。

与此同时,科技也在悄然进化。脑机接口技术日趋成熟,瘫痪者、聋哑人、植物状态患者均可通过神经信号上传共述内容。一位昏迷十二年的女子苏醒后回忆:“我一直听得见。每次有人在我床前说话,我的心就在记录。我知道妈妈每天来,知道医生说我没救了,也知道妹妹偷偷对我说‘姐,我想你活着’。”她的话被制成音频,在全国播放,标题为《沉睡者的证词》。

这一年秋天,朝廷决定拆除所有“静语碑”。原址改建为“初声公园”,园中心立一座无字铜碑,四面光滑如镜,供人自照。每逢春分、秋分,公园举办“裸心节”,任何人都可走上高台,面对公众说出心底最深的秘密。无审查,无惩罚,只有倾听。

首位登台者,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宫女。她曾是太平公主身边最低等的洒扫婢,亲眼见证阿阮最后一次出入昭阳殿。她说:“那天晚上,阿阮来找我,塞给我一枚铜钱,上面刻着‘听’字。她说:‘将来若有人问起我说了什么,你就说??我说了,可没人听。’”

她顿了顿,老泪纵横:“今天,我终于能把这句话,好好说出来了。”

台下万人静默,继而掌声雷动。那一刻,全国三千余座倾听站同步响起她的录音,连西域商旅驿站的喇叭里,都回荡着那句迟来六十年的控诉。

又一年,东瀛遣唐使再度来访。这一次,他们不再请求带走文物,而是恳请派遣十名“共述导师”赴日培训国民。临行前,日本使者问少女:“你们不怕真相太多,社会崩溃吗?”

少女摇头:“怕的不是真相多,是真相太少。当一句话要千万人用命去换,那才是真正的危险。”

使者久久无言,归国前留下一句话:“我们终于明白,大唐最强的,不是骑兵,不是丝绸,是每个人都能喘气的地方。”

岁月流转,至太平逝世八十周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一项惊人数据:近十年来,因抑郁、焦虑导致的自杀率下降百分之八十三,其中青少年群体降幅达百分之九十一。专家分析,主因正是“情绪出口畅通”。另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七成民众表示“比十年前更敢表达不同意见”,且“即使被反对,也不再恐惧”。

而在终南山深处,那朵最初由老兵脚下破土而出的赎言花,如今已长成参天巨木,枝干如龙盘绕,花开千瓣,夜夜低吟《启唇谣》。传说,若有至诚忏悔者绕树三圈并说出真心话,树叶便会落下一片,化作蝴蝶飞向其所伤害之人门前,轻轻叩窗。

某日清晨,一只蓝翅蝶落在长安城外一座孤坟前。坟主无名,墓碑早已倾颓,唯有半截残碑露出土外,依稀可见“阿阮”二字。蝴蝶停驻片刻,振翅消散。随即,坟头钻出一朵答心花,迎风绽放,花瓣上露珠滚动,映出两个字:

**“听见。”**

当晚,绿蘅碑最后一次显文,此后永不再变:

>“我不需要纪念。

>你们能骂我,能质疑我,能忘了我,

>只要还能说话,我就活着。

>??太平”

从此,大唐不再设“言论禁区”。任何律法若限制公民陈述基本权利与痛苦经历,即被视为违宪。每年清明,皇帝亲赴终南山,不祭天地,不拜祖宗,唯向绿蘅碑献一束答心花,朗读当年《社会心脉报告》中最刺耳的一条民意。

百年之后,史书记载:“自贞观以降,至于开元、天宝,国势起伏不定。唯自‘言政革新’始,民心渐苏,社稷根基反较盛世更稳。盖因真话虽苦,却可治病;谎言纵甜,终致亡国。”

而在遥远的未来,考古学家发掘出一块唐代残碑,仅存数字与符号。经AI复原,竟是一段加密共述数据包。解码后显示,最后一条记录提交于公元784年冬,署名为空,内容仅有十个字:

**“我说完了,轮到你了。”**

无人知晓是谁留下这句话。但据守碑老人说,每逢雨夜,总能听见碑后传来轻轻翻页声,仿佛有人正一页页读着整个时代的呼吸与心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