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弟弟的船。”她说,“以前我总想让它漂到他那儿。现在我知道,有些路,船到不了。但有些话,可以说出来。”
她打开一封信,念道:“阿弟,姐姐不再怪自己了。爸爸修好了你最爱的弹弓,妈妈做了你爱吃的年糕。我们都很想你,但我们也要活着爱你。明天,我要教你最喜欢的画画,画一片有贝壳的海滩,画你笑着跑向我。”
全场寂静,随后掌声如潮水般涌起。
仪式结束后,她在“移动声音站”录下了第一条语音:
>“阿弟,今天我和爸妈说了好多话。
>原来他们也想你,也疼我,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
>我决定不再每天放船了,
>因为我知道,你一直在我心里,
>不用船,也能听见我说话。
>如果你梦到我,请告诉我,
>海底的沙是不是暖的?
>因为……我现在敢做一个梦了??
>梦里你回来了,笑着叫我姐姐。”
许风吟听完,眼眶发热。他翻开《回声档案》,在第一百三十四页写下:
>林小禾,女,十岁,汉族,海南省陵水县椰林湾村人。
>弟弟林小海,2023年夏因涨潮溺亡。
>连续一年每日放纸船祭奠,表现出严重幸存者内疚与情感隔离。
>经家庭系统干预与表达性艺术治疗,首次实现哀伤外化与情感联结重建。
>初步评估:哀伤进程重启,需持续支持。
离开那天,林小禾送来一幅画:海面上漂着无数纸船,每一只都载着一句话。岸边,一家人手牵手站着,头顶飞着一群白鸟。画角写着一行小字:
>“原来说出痛,痛就会变轻。”
许风吟将画贴在车厢内壁,与周小满的诗并列。
车子驶离渔村时,海上起了薄雾,像一层流动的纱。张老师望着窗外,忽然说:“你知道吗?我班上有个学生,去年自杀未遂。她留下的遗书里只有一句:‘我说了,可没人听见。’”
许风吟握紧方向盘,没说话。但他心里清楚,这条路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倾听。他们在做的,是让那些即将沉没的灵魂,重新相信语言的力量。
下一站,贵州山区。一名初中教师留言:“班上有三个女生集体绝食,说‘只有饿死才能让爸妈离婚’。”
许风吟打开导航,输入坐标。
风从南方吹来,带着未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