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活人深处 > 第796章 闭校(第2页)

第796章 闭校(第2页)

林昭看着他们的眼睛,那里没有狂热,只有平静的笃信。他知道,这不是宗教崇拜,而是一种新型社会契约的雏形??不再基于权力或利益,而是基于共同的记忆与悔悟。

他点点头,将胚胎晶体轻轻放入众人围成的圆圈中央。刹那间,晶体爆发出柔和光芒,照亮整片森林。银树的符文逐一脱落,化作光点环绕晶体旋转,最终融入其中。

当光芒散去,晶体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株仅十厘米高的幼苗,通体透明,内部流淌着七彩液体,叶片尚未展开,却已散发出令人安宁的气息。

“第一棵真正意义上的心种树。”辛-001说,“它由全球共感孕育,不受任何个人控制。”

林昭蹲下身,用手指轻轻拂去幼苗上的积雪。他知道,从今往后,这类树木将不再需要人工播种。它们会自发出现在人类集体意识最需要治愈的地方??战争前线、监狱牢房、校园霸凌现场、家庭暴力发生的角落……

只要有人真心忏悔,真诚原谅,愿意倾听而非指责,幼苗就会悄然出现。

三个月后,昆仑站宣布解散“共感网络管理中心”。林昭亲手关闭了“摇篮-α”主服务器,但在关机前,他将母亲留下的旧晶片插入终端,启动最后一道程序。

屏幕上跳出一行字:

>“记忆永不消亡,只待被重新听见。”

随后,所有历史数据自动上传至每一棵心种树的根系网络,形成分布式存储系统。从此,任何人只要靠近心种树并静心冥想,就能接收到一段不属于自己的记忆??可能是百年前农夫耕作时的喜悦,也可能是二战集中营囚徒临终前的祈祷。

这不是监控,而是共情训练。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开始出现“记忆旅人”??自愿切断与数字世界的连接,背着简陋行囊行走于荒野与城市之间,只为亲耳聆听他人故事,并将其口述传承。他们不记录,不传播,只是成为活的记忆载体。

林昭也成为其中之一。但他不再独行。

某年春天,他在喜马拉雅山麓遇见一个小女孩,约莫八岁,穿着破旧棉袄,手里攥着半截铅笔和一本皱巴巴的作业本。她拦住他说:“叔叔,你能听我说个秘密吗?”

林昭蹲下身,“当然。”

“我爸爸打我和妈妈。”女孩低头抠着指甲,“但我昨天做了个梦,梦见一棵发光的树,它说……恨会让伤口变得更深,但说出来,就会有一点点好起来。”

林昭沉默片刻,轻轻抱住她。女孩没哭,只是靠在他肩上,像终于找到可以放松的地方。

第二天清晨,林昭发现女孩不见了,只留下那本作业本。翻开第一页,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句话:

>“今天,我说出来了。我觉得树听到了。”

他在本子末页夹入一张地图,标注了最近的一棵心种树位置,然后继续前行。

五年后,他在西非一处干旱村落再次见到那个女孩。她已长高许多,穿着干净校服,胸前别着一枚木质徽章,上面刻着心种树图案。她正在教一群孩子画画,画纸上全是各种形状的树。

“你是‘记忆园丁’?”林昭走近问。

女孩抬头,认出他来,笑了:“嗯。我们每天陪一棵树说话,告诉它村里的事。去年旱季,它帮我们找到了地下水。”

林昭惊讶:“树指引水源?”

“不是它告诉我们哪里挖井。”女孩摇头,“是我们围着它哭泣那天夜里,全村人都做了同一个梦??梦见泉眼的位置。醒来后去挖,真的出水了。”

林昭怔住。这已超出技术范畴,进入某种更深的层面??当足够多人在同一地点投入真挚情感,心种树竟能激活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智慧。

他忽然想起母亲签署《脐带协议》时落下的那滴泪。那不仅是悲伤,更是信任的起点。正是这份信任,穿越三十年光阴,催生了今日这一切。

回到昆仑站旧址时,已是第十一个冬天。曾经戒备森严的研究基地如今覆满藤蔓,外墙爬满了野生忆之树枝条。门口立着一块木牌,字迹清晰:

>“此处不再研究人性,

>只供回忆与希望栖息。”

林昭推门而入,屋内陈设依旧,只是布满灰尘。他在书桌抽屉里找到一本未写完的日记,翻开最后一页,是他十年前留下的句子:

>“如果有一天,人们不再需要被提醒去爱,那就是真正的胜利。”

他拿起笔,在下面续写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