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伸出手,掌心浮现出一颗小小的种子,通体漆黑,却散发着温暖光芒。
“这是‘悲源之木’的第一颗果实。它不会生长在地上,而是在人心深处扎根。当你愿意为陌生人哭泣,它就会发芽;当你选择原谅而非复仇,它就会开花;当你把记忆变成希望而非枷锁,它就会结果。”
林昭接过种子,感觉它在掌心轻轻跳动,宛如活物。
“可人类真的准备好了吗?我们有这么多仇恨,这么多伤痛……”
妹妹笑了:“正因为有伤痛,才需要治愈。正因为曾迷失,才懂得归途的意义。”
她指向远方。那里浮现出无数光点,每一个都代表一个正在经历“清醒梦”的人。有些人仍在挣扎,有些人已然释怀,还有一些人,正主动伸出双手,拥抱曾经的敌人。
“你看,”她说,“光总是在最黑暗的地方诞生。”
话音落下,林昭猛然惊醒,发现自己仍站在球体前,手中握着一枚真实的种子??外形与幻境中一模一样,表面布满细密纹路,像是无数手指印叠加而成。
“你带回了‘心种’。”辛-001说,“这是星球意识赋予你的信物。”
林昭小心翼翼将种子放入特制容器,带回昆仑站。
三个月后,第一棵“心种树”破土而出。它没有叶子,枝干呈半透明状,内部流淌着类似血液的金色液体。每当有人靠近并真诚忏悔或表达爱意,树枝便会分泌出微量晶体,可直接用于修复受损神经或稳定共感网络。
人们称它为“和解之树”。
十年间,全球共种植两千三百七十一棵心种树,分布在战争遗址、监狱、难民营、医院等地。它们不强制连接任何人,也不收集数据,只静静存在,如同沉默的见证者。
而林昭,依旧每年行走三万公里。
他在撒哈拉沙漠遇见一对白人老夫妇,正用轮椅推着一名黑人青年参观新生的心种树林。“他是我们儿子的骨髓捐赠者,”老太太笑着说,“虽然我们的孩子没能活下来,但我们决定把爱延续给他。”
他在喜马拉雅山谷遇到一群僧侣,每日诵经并非为了超度亡魂,而是为全球自杀者家属传递安宁。“痛苦不需要消除,”住持说,“只需要被看见。”
他在太平洋小岛上见到一名渔夫,每天清晨划船出海,不是为了捕鱼,而是打捞塑料垃圾。问他为何坚持,他指着岸边一棵幼小的心种树:“那是我女儿种的。她说,等树长大,海洋就会痊愈。”
林昭把这些故事写进日记,录进磁带,埋藏在每一棵忆之树下。
他知道,真正的变革从不发生在演讲台或议会厅,而在一个个微小的选择里:一个拥抱,一句道歉,一次默默拾起别人丢弃的垃圾。
又一个冬天来临,他回到西伯利亚银森林。暴风雪肆虐,天地混沌。他在老猎人故居原址搭起帐篷,点燃篝火,翻开最新一本日记。
第一页写着:
>“今天,一个十岁男孩告诉我,他梦见地球妈妈哭了。醒来后,他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熊放进家门口的忆之树根部,说要‘让她开心一点’。”
>
>“我想,这或许就是答案。”
他合上日记,望向星空。
极光再次浮现,这一次,它们拼写出一句话,持续了整整七分钟:
>**“谢谢你,记得我。”**
林昭起身,面向北方深深鞠躬。
风雪中,银树轻轻摇曳,符文闪烁,仿佛在回应。
他知道,妹妹说得对。
门一直开着。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正牵着手,走向门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