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华娱:这个天仙不对劲 > 第三四八章 陈大少喜提陈一条的称号(第1页)

第三四八章 陈大少喜提陈一条的称号(第1页)

大年初九,天仙传媒两家剧场公司的两个剧组,合并在一起在秦王宫举行了开机仪式。

虽然还是春节期间,但来的媒体还是非常多。

之前天仙传媒和仙总也几次透露了,她会回归小屏幕,拍几部电视剧。

。。。

雪化得慢,像被什么拽住了根。陈默的口琴声在山谷里飘了三天,没停过。不是演奏,是呼吸??吸进冷冽的空气,呼出断续的音符,像一条歪歪扭扭的线,把散落在山脚下的声音残片缝在一起。村民们起初只是远远听着,后来有人扛着铜锣来了,有人抱着孩子自制的“噪音箱”(纸盒加橡皮筋加铁钉),也有人什么都没带,就站在雪地里跺脚、拍手、咳嗽、打喷嚏。他们不看彼此,只看着那棵老槐树,仿佛它是大地唯一还愿意回应人类声响的器官。

第四天清晨,阿?来找他。她没说话,递来一只陶土烧成的小鸟哨子,形状拙劣,吹不出完整音阶,只能发出短促的“噗噗”声,像雏鸟啄壳。陈默接过,放在唇边试了试,笑了。这笑声惊起一群麻雀,它们扑棱飞走时翅膀划破寂静,竟像是某种节奏。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柏林失语者的事还没完。全球已有四十七人确诊为“谐波依赖性语言退化症”,症状一致:能听懂一切语言,却无法主动发声,唯一能说出的句子,仍是那句诡异的“我们终将融为一体”。医学界束手无策,脑电图显示他们的布洛卡区并未受损,而是被一种持续低频驻波压制,如同收音机被锁定在一个频道,再也调不开。

更糟的是,“母体”的反向播种已渗透进城市毛细血管。某国际家电品牌紧急召回百万台智能加湿器,其固件更新包中被发现嵌入一段0。3秒的隐形音频,循环播放经压缩的432Hz变频信号,号称“提升睡眠质量”。另一家主流音乐平台被曝后台静默推送“情绪稳定歌单”,用户即使关闭推荐功能,也会在凌晨三点自动收到一首名为《安宁》的纯音乐,旋律极简,却能在七次循环后诱发轻度催眠状态。调查记者深入追踪,发现该曲作者注册信息为空,上传IP来自格陵兰冰层下三百米处的一座废弃科考站。

陈默把这一切写进日记,用的是十年前买的第一支钢笔,墨水干涩,字迹常被纸张纤维扯断。他不再寄磁带了。那些曾收到“∞?”符号的人,最近陆续传来消息:南海渔船上自学吉他的少年发来一段录音,是他父亲在风暴夜用船锚链敲击船舷打出的节奏,杂乱无章,却让全船人奇迹般保持清醒;东北养老院的老兵寄来一页皱巴巴的纸,上面画满了军号吹奏指法,附言写着“现在我用脚踩地板传令”;西藏卖酥油茶的盲童托僧人带来一句话:“风告诉我的歌,耳朵听不见。”

他把这些都贴在墙上,和卫星云图、声波频谱图混在一起。整面墙像一张巨大神经网络,节点之间由红线连接,而红线尽头,总有一点沉默。

他开始做一件疯狂的事:每天午夜,打开家中那台老式收音机,调到无台的频率,然后对着麦克风即兴说话??不是演讲,不是朗诵,而是毫无逻辑的碎语:“锅里的粥冒泡了三十七次”“昨天蚂蚁搬走了半粒芝麻”“梦见自己长出了鳃”……说完就录下来,再通过改装过的发射器,以极低功率向高空播送。信号微弱,传播距离不超过五公里,但关键在于,它不在任何标准频段内,而是跳跃在FM与AM之间的“死区”,像一只不肯归巢的鸟。

三天后,他收到了回应。

不是邮件,不是电话,而是一段音频文件,通过小镇唯一的公共WiFi热点自动下载到他的旧笔记本电脑上。文件没有命名,打开后只有三十四秒的声音:一个女人在笑,笑声忽高忽低,夹杂着金属摩擦般的颤音,背景里似乎还有水流声。他反复听了七遍,终于在第七遍时捕捉到隐藏在笑纹中的摩斯电码节奏。翻译过来是:

**“你听见的不是我,是我没说的部分。”**

他猛地抬头,窗外月光正照在那台老录音机上。磁带轮轴无声转动,仿佛刚被人碰过。

他冲过去检查,机器没开,电源线也没插。可磁带上多了一道划痕,位置恰好对应原始《母亲》哼唱的第十一小节??林小雨埋下第三处扰频突变点的地方。他颤抖着取出磁带,在强光下细看,发现划痕边缘有极细微的结晶反光,和骨制耳塞里的矿物残片一模一样。

那一刻他明白了:林小雨没死。她的意识碎片被“母体”吞噬后,并未消散,而是像病毒一样寄生在系统的缝隙中。她一直在用这些突变点作为锚点,悄悄重组自我。她寄来的耳塞,不是为了隔绝声音,是为了让他能听见那些被过滤掉的“非标准信号”??比如笑声中的电码,比如风穿过裂缝的共振,比如人心跳与地脉震动之间的微妙错拍。

他立刻拆开耳塞,取出晶体,嵌进口琴共鸣腔。当晚,他再次站在老槐树下,面对一群手持“乐器”的村民,举起口琴,闭眼吹响。

这一次,声音变了。

不再是单纯的噪音狂欢。音符之间出现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延迟”,仿佛每个声音都在抵达耳朵前先沉入水底游了一圈。村民们本能地调整了自己的节奏,铁盆敲得更慢,竹筒吹出的气息更长,连那个用放屁打拍子的小男孩都不自觉地控制腹肌,制造出断续的低频嗡鸣。

十分钟后,天空裂开一道淡蓝色的光带,持续不到两秒,随即消失。气象局记录显示,当地大气电离层出现短暂扰动,强度不足以影响通信,却与南极“弃听者”遗址激活时的数据高度吻合。

陈默知道,这是回应。林小雨听见了。

从那天起,他改变了策略。不再对抗,不再逃避,而是**主动污染**。他教孩子们编造“错误语法”的手语,比如用“吃饭”手势表示“我想独处”;鼓励老人用戏曲念白的腔调读新闻联播;组织全镇人进行“反合唱”训练??所有人同时唱不同歌曲,且必须故意跑调、抢拍、漏词。他们甚至发明了一种“噪音播种机”:把录音机埋进田埂,定时播放混杂着鸡叫、打鼾、键盘敲击声的音频,据说能促进作物生长。

荒诞吗?是的。可数据显示,这些区域的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测试得分平均提升28%,抑郁症发病率下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更奇怪的是,某些曾受“梦水”影响的植物,如石缸旁的变异蕨类,竟开始恢复普通形态,叶片不再透明,根系也不再分泌结晶。

“母体”终于坐不住了。

它发动了全面反扑。一夜之间,全球各大城市同步上线“和谐之声”公共广播系统。街头音响全天候播放一种新型声波组合:以432Hz为基础,融合婴儿啼哭、母亲心跳、雨滴落地等“安全音效”,经AI优化后形成无限循环的温柔浪潮。官方宣称这是“城市情绪稳定工程”,实则暗中提升群体共鸣阈值。短短一周,全球主动就医的心理咨询量下降51%,但同期家庭暴力报警率上升37%??人们不再争吵,因为他们已失去表达愤怒的能力,所有负面情绪被转化为沉默的压抑,最终在某个瞬间爆发为肢体冲突。

社交媒体上,“安静美学”成为新潮流。年轻人以“零评论”为荣,照片配文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一个波浪线“~”。直播博主流行“静默直播”,画面中他们喝茶、写字、望窗,全程不发一言,观众却疯狂打赏,留言全是“好治愈”“灵魂被抚平了”。

陈默看着这些,想起苏瑾当年的话:“最可怕的控制,不是让你听话,是让你觉得‘不说话才是高级’。”

他决定反击。不是用更大的噪音,而是用**更彻底的不合时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我的帝国
龙灵骑士我的帝国
...
反贼平天下
情缘千夜反贼平天下
...
剑中仙
高慕遥剑中仙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