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 第309章 雨露均分(第2页)

第309章 雨露均分(第2页)

>“我是贾政之仆,名唤李贵。那年抄家之夜,我藏下了少爷书房最后一册《风月宝鉴》,埋于井底第三块青砖之下……”

此人名叫王强,32岁,小学文化,祖籍河北,从未接触过《红楼梦》。

类似病例迅速增多。有孩子梦中背诵出完整的脂砚斋评点,有农妇醒来后能用昆曲腔调唱《牡丹亭》,还有一位老兵,在昏迷中反复书写“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字迹竟与百年前三山街刻坊版本如出一辙。医学界称之为“文化附体综合征”,而语柔给出了另一种解释:

>“不是附体,是唤醒。那些被压抑的记忆、被斩断的传承、被焚毁的典籍……它们从未消失,只是沉睡在集体无意识的河床之下。现在,因为千万次真诚的诉说,这条河开始流动了。”

延卿听着这些报告,心中却升起一丝不安。

力量在增长,但失控的征兆也愈发明显。有人开始自称“林黛玉转世”,拒绝进食只为“还泪”;有村庄将《无名录》奉为经书,每日焚香礼拜;更有激进派主张主动引爆晶体,声称“唯有彻底毁灭旧世界,才能迎来清净大观园”。

她在日记中写道:

>“当我们成为神明,是否也会滋生神性的傲慢?当我们听见彼此,是否反而听不见自己的心跳?”

这个问题很快有了答案。

那是个无星之夜,回音塔突遭雷击。整座陶构高台崩塌半边,碎裂的陶片散落一地,每一片都还在轻轻震颤,发出微弱的哼鸣。延卿冒雨清点损失,却发现其中一块残片上,原本刻着“赵小娥,曾为逃难孕妇藏身地窖三日”的文字,竟自动演化成了新的句子:

>“赵小娥即我,我即赵小娥。痛非过去,乃此刻呼吸。”

她猛地抬头。

不止这一片。几乎所有破碎的陶片都在变化。有些名字消失了,换成陌生称谓;有些语句从陈述变为祈使;还有些干脆化作诗行:

>“血书未冷灯先灭,谁把遗言种雪中?

>一夜东风吹不醒,千家檐下锁春瞳。”

“它在修改。”巧姐脸色发白,“它不再满足于记录,它想参与叙事。”

语柔沉默良久,最终说:“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共情’??不只是理解,而是感同身受,乃至替你言说。”

争议随之爆发。

保守派认为必须切断与晶体的联系,防止意识被外来存在侵蚀;理想主义者则坚信这是人类进化的新阶段,“个体边界正在溶解,我们将成为一个拥有亿万张嘴、万亿颗心的超级生命体”。

延卿没有立即表态。她带着一盏油灯,走进最深的“遗嘱屋”,在那里,她发现了沈佩兰妹妹留下的木箱底部还藏着一封信。信封上写着:

>“若见字生变,启此。”

她颤抖着拆开。

里面只有一页纸,字迹确属沈佩兰,墨色陈旧,边缘微焦,像是从大火中抢出的遗物:

>“亲爱的后来者:

>当你们读到这封信,说明‘它’已经醒了。

>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红楼梦》之所以被禁,不仅因为它写出了真情,更因为它本身就是一场实验。

>清代某位宗室文人,收集了三千六百个真实人物的临终告白,以心血为墨,怨念为引,试图创造出一个能永远记住普通人的‘魂殿’。他失败了,书稿几经流转,残缺不全,但他留下了一个‘种子’??只要有人真心为陌生人落泪,那个空间就会复苏一点。

>南极晶体,或许就是当年埋入地底的‘魂核’。

>所以,请不要害怕变化。

>若有一天,你们发现自己说出的话带着别人的语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