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岩轻轻抚摸她的背:“不用完美,只要真实。”
音乐响起,是一段清澈的钢琴前奏,如同晨露滴落花瓣。
小满深吸一口气,看着白板上的第一句:
>“我没有听见世界,但世界听见了我。”
她张开嘴,声音稚嫩、断续,带着明显的障碍音,却无比坚定地吐出每一个字:
“我……没……有……听……见……世……界……”
台下所有人屏住呼吸。
“但……世……界……听……见……了……我……”
最后一个“我”字,她用了全身力气,甚至踮起了脚尖。
录音师眼眶红了,悄悄按下暂停键,全场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小满愣了一下,随即咧嘴笑了,伸手比了个“胜利”的手势。
阿岩冲上去抱住她:“这就是我要的声音,纯粹、勇敢、属于你自己。”
歌曲完成后,在母亲节前夕全网发布。封面是小满站在樱花树下手持画板的照片,标题只有两个字:**她说。**
一夜之间,播放量破亿。无数听障家庭留言:“原来我们的孩子也能被听见。”“这是我女儿第一次跟着视频学唱歌。”“谢谢你让我们知道,她们一直在努力表达。”
而最让人心碎的一条评论来自一位母亲:
“我儿子九岁了,至今不会说话。今晚他第一次用手语告诉我:妈妈,我爱你。因为听了这首歌。”
与此同时,国内多家医院联合发起“听见第一步”公益行动,为偏远地区听障儿童免费提供早期干预评估与康复训练。政府拨款设立专项基金,明确要求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听障患儿入学或治疗。
这一切的变化,像春风吹过冻土,悄无声息,却催生万千生机。
夏天来临前,小满迎来了九岁生日。
“念安学校”工地旁搭起了帐篷,孩子们亲手布置了生日会场。彩带是从城里买来的,蛋糕是陈婉亲手做的,上面用巧克力写了四个字:**你是光。**
当蜡烛点燃,所有人围成一圈,用手语打出“生日快乐”时,小满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她站起来,走到中央,从背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素描册??那是她这一年来的日记式画作:有她第一次发声的瞬间,有和山果一起写字的午后,有沈知远教她打篮球的黄昏,还有她在镜子里练习口型的模样。
最后一页,她画了自己站在讲台上,面对无数双倾听的眼睛,嘴巴张开,吐出一串音符般的文字泡泡:“我……是……小……满。”
她翻到最后一页,举起画,然后缓缓开口:
“谢……谢……你……们……爱……我……我……也……爱……你……们……每……一……个。”
每一个字都像攀爬悬崖,但她坚持说完,没有中断。
全场寂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与欢呼。有人流泪,有人跪地祈祷,有人紧紧相拥。
沈知远走上前,将她抱起,举过头顶:“这是我的女儿,她正在创造奇迹!”
夜空中,无人机缓缓升起,组成一行闪亮的手语符号??正是那句她常写的:**我爱你们。**
生日过后,生活回归日常,但有些东西已永远改变。
小满开始尝试更多表达方式。她报名参加了“手语演讲比赛”,每天对着镜子练习表情与节奏;她主动要求去普通小学旁听语文课,尽管听不清老师讲课,但她用平板实时转录文字,并用手语提问。
最令人惊喜的是,她在一次融合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虽然声音模糊,但全班同学都安静下来,直到听懂她说的是:“我觉得……春天……是……希望的颜色。”
老师当场红了眼眶,全班为她鼓掌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