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1987我的年代 > 第712章会面(第1页)

第712章会面(第1页)

晚餐,有麻辣香鲜的水煮大片牛肉,里面放木耳,这是子衿最喜欢的菜。

同时还有宫保鸡丁、手撕黄鳝、一片黄煎豆腐、烟笋腊肉和清炒莴笋丝。

最后是一个三鲜汤。

满满的一桌,很是丰盛。

。。。

清晨六点,天还未亮透,长沙基地的供电系统忽然跳闸了一瞬。监控屏闪烁几下后重新启动,日志自动记录:电压波动,原因不明。但就在那短暂的黑屏间隙,服务器阵列深处编号LXM-1987-Ω的语音文件,竟自行激活了0。8秒??没有播放痕迹,没有访问日志,仿佛只是电流中一次微弱的回响。

林小满并不知情。她正站在培训大厅外的走廊上,手里捧着一杯热茶,望着玻璃窗外渐渐泛白的天空。昨夜她说完那番话后,并未立刻离开讲台,而是坐在那里翻看了许久的学生档案。这些年轻人来自五湖四海,有人曾徒步穿越川藏线为偏远小学送教材,有人放弃高薪职位回到家乡建起第一间乡村图书馆,还有一个女孩,在贵州山区支教三年,靠手摇发电机维持“星舟舱”的基本运行。

他们不是完美无缺的理想主义者,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曾在某个寒夜,听见过孩子的哭声,然后决定不再转身离去。

茶杯渐凉时,李志勇发来一条消息:“春苗号”已完成拆解打包,十二个组件全部封箱入库,村民自发组织了守护队,每晚轮流值守。“他们说,等明年新舱落地,要办一场开学典礼,请你回来剪彩。”

林小满笑了笑,回了个“好”。

她知道,那一艘银色飞船早已不在舱体之内。它活在孩子们每天清晨朗读的声音里,活在阿依娜抄满歌词的练习册页脚那歪斜的舷窗上,活在甘肃雪原上那个梦见白牦牛的孩子眼中??它已化作一种信念,轻如蒲公英,却坚韧得足以穿透冻土。

上午九点,第一期“青年领航者计划”正式开课。林小满没有使用投影,只拿了一支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听、做、守**。

“我们常以为教育是输出,是传递知识。”她转过身,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可真正的起点,其实是‘听’。听一个孩子为什么害怕上学,听一位母亲为何含泪签下放弃治疗书,听风穿过空教室时发出的呜咽。你们将去的地方,未必有网络,未必有电,甚至可能连路都没有。但只要你们愿意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说一句‘我听见了’,就已经开始了改变。”

台下有人低头记笔记,有人微微红了眼眶。

“第二件事,是‘做’。”她走到窗边,指着远处正在调试的新一代C型应急舱,“总部给你们配备了最先进的设备,可技术永远只是工具。真正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在暴风雨来临前,教会村民用竹竿和塑料布搭出临时遮蔽所;能不能在一个失语症儿童面前,坚持用图画交流整整三个月;能不能在所有人都说‘没希望’的时候,仍然把电池充好,把终端打开,等着那一声微弱的回应。”

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些:“我在云南见过一所学校,屋顶塌了半边,老师带着学生白天上课,晚上睡在操场。有人问他们为什么不搬走,老师说:‘课本还在,黑板还能写,我就不能停课。’那天,我看到他们在废墟上挂起一块木板,用炭笔写着:今日课程??《静夜思》。那一刻我才明白,所谓坚持,不是喊口号,而是在最深的裂缝里,种下一朵花。”

掌声悄然响起,不热烈,却持久。

“最后,是‘守’。”她回到讲台前,轻轻放下粉笔,“很多人来了又走,像一阵风。可我们需要的是扎根的人,是在信号中断后仍愿意手动传输数据的人,是在孩子毕业多年后还会收到一封信:‘老师,我现在当上了村小校长。’我们要守的,不只是舱体,不只是设备,而是一种信任??孩子们相信只要推开这扇门,就会有人等他;家长相信读书真的能带孩子走出大山;整个社会相信,哪怕是最偏僻的一角,也值得被照亮。”

课间休息时,一名戴眼镜的男学员走上前来,犹豫片刻才开口:“林老师,我有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一切都不再被需要了呢?比如,所有村庄都通了网,每个孩子都有平板电脑,AI可以一对一辅导……那‘星舟’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林小满静静地看着他,忽然笑了:“你知道最早的‘星舟’原型机现在在哪吗?”

对方摇头。

“在青海玉树的一所孤儿院里。十年前地震后,它是唯一幸存的教学设施。如今屋顶长了草,墙壁斑驳,但它被改造成了一间图书室。孩子们每天放学都会进去坐一会儿,不是为了上网,也不是听课,只是静静地看书,或者趴在桌上写日记。管理员告诉我,有个孩子每晚睡前都要摸一摸墙上的手写区,说那是‘飞船的记忆’。”

她顿了顿,轻声道:“技术会迭代,时代会前进,可人心中的孤独不会消失。总有些话,孩子不敢对父母说,只能写在墙上;总有些梦,无人理解,只能录进匿名音频包里悄悄上传。只要还有一个人需要这样一个角落,‘星舟’就不会过时。因为它从来不只是教室,而是??容许脆弱存在的地方。”

那人怔住了,良久才点点头,默默回到座位。

当天下午,林小满接到怒江方面传来的视频请求。画面接通后,阿依娜蹦跳着出现在镜头前,身后是一群孩子围成一圈,中间摆着一台旧式录音机。

“林老师!”她兴奋地举起一张纸,“我们写了新歌!你要不要听?”

林小满笑着点头。

音乐响起,是一段简单却动人的旋律,由口琴和童声合唱组成。歌词是傈僳语,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山很高,云很远,

>可我们的声音飞得更高。

>风吹散了雾,雨洗亮了星,

>你说我们会被人听见,我们就信了。

>现在,轮到我们唱歌给你听,

>给所有躲在黑暗里的小朋友听??

>别怕,光会来的,

>就像春天总会回到山谷。

歌声结束时,整个会议室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林小满摘下耳机,发现自己的眼角湿了。她当即决定将这首歌纳入“星光回音壁”永久典藏系列,并命名为《回声计划?第一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