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满决定扩大项目范围。她向团队提议启动“声音陵园”公益模块??不为哀悼,而为延续。每一个上传的声音都将生成专属星图,标注在数字地球的对应坐标上,象征着记忆永不沉没。
五月,湖南暴雨成灾,湘江流域多个村庄被淹。她连夜带队奔赴宁乡,却发现原定部署点已被洪水淹没,临时安置点设在中学操场上,四十多个孩子挤在帐篷里,神情呆滞。
“孩子们两天没上课了。”校长疲惫地说,“课本全泡坏了,老师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林小满当即下令:“调‘天籁之舟’B型舱,直升机空投至高地平台。”
二十四小时后,银白色的教学舱稳稳降落在一片稻田旁的空地上,像一枚从天而降的种子。电力接通那一刻,舱内灯光亮起,投影仪自动播放起动画版《岳阳楼记》,童声朗读伴着湖波荡漾的画面徐徐展开。
有个小女孩怯生生地问:“这个房子……会被水冲走吗?”
林小满蹲下来,牵起她的手:“不会。它会等你们上完每一节课,看完每一本书,长大成你想成为的人,才会悄悄退休。”
孩子笑了。
那一周,她带着孩子们在舱内办了一场特殊的“水上课堂”:语文课写抗洪日记,数学课计算排水量,自然课观察湿地生态,音乐课则集体创作了一首《雨中的书包》。
歌词是这么写的:
>雨砸在帐篷上像打鼓,
>我们的书包装满了泥土。
>可只要教室还亮着灯,
>就没人敢说我们输。
歌曲上传后,迅速登上热搜。有网友评论:“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在废墟里种花,在洪水中读书。”
六月,高考前夕,“星光回音壁”发起“最后一课”活动,邀请往届受助学生录制鼓励视频。其中一段来自西藏那曲的藏族女孩次仁卓玛,如今已是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学生。她对着镜头说:
>“十八年前,我第一次走进‘星舟舱’时,以为那是个外星飞船。老师教我念‘aoe’,我发音不准,全班笑我。可她一遍遍教,直到我会了为止。今天我想告诉所有正在奋斗的同学:你背的每一页书,都在替未来的你走路。别怕慢,别怕偏,只要不停,终会抵达。”
视频结尾,她举起一张老照片:破旧帐篷前,一个小女孩站在银色舱门前,手里攥着一支断了半截的铅笔,笑容灿烂。
弹幕瞬间炸开:
>“那是第一届‘星舟’学生!”
>“原来她就是当年唱《坐上火车去拉萨》的那个女孩!”
>“泪目,梦想真的会传承。”
林小满看着手机屏幕,久久说不出话。她翻出自己的日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
>有些人以为我们在造房子。
>其实我们在种树。
>根扎在泥里,枝伸向天际。
>一代人看不见年轮,
>但总有人会在某一天,
>坐在树荫下翻开一本书,
>然后轻声说:
>“哦,原来这里曾经来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