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惊呼。
陈念却笑了,轻声说:“哥,你尝了吗?这次火候刚好。”
海风拂过,灯火摇曳,那道身影缓缓消散,化作漫天金屑,落入浪花之中。
同一时刻,十三亿人的手机同时弹出一条无来源消息,仅显示一行字:
>**“粥很好。谢谢。”**
无人删除。
无人质疑。
许多人默默截图保存,附上一句话发到社交平台:
>“今晚早点回家吧,家里有人在等你吃饭。”
***
多年以后,一座新建的城市图书馆落成。它不叫“知识殿堂”,也不叫“文化中心”,而命名为“点灯馆”。
门前立碑,刻着两句话:
>**第一句是阿禾说的:**
>“真正的黑暗,不在天涯海角,而在人心最靠近温暖的地方。”
>
>**第二句是林既明留下的最后一行字:**
>“只要你还记得谁曾为你点过灯,你就能成为别人的光。”
馆内没有保安,没有监控,只有一个规定:
>每位读者离开前,必须留下一个真实的故事??关于你被照亮的那一刻。
书架之间,常有老人带着孙辈驻足。他们会指着某一页泛黄的纸条,轻声念:
>“2043年冬,我在桥洞下冻得发抖,一个穿灰布制服的年轻人给了我一碗热面,说自己叫陈念。他走时说:‘别怕平凡。’”
孩子仰头问:“后来呢?”
老人微笑:“后来啊,我也开始给别人送早餐了。”
风穿过玻璃穹顶,吹动满室纸页,沙沙作响,如同千万颗心在低语。
而在城市最高处,一盏永不熄灭的灯静静燃烧。
它不靠电力,不靠燃料。
它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不肯妥协的温柔。
靠的是,明知黑夜漫长,仍愿伸手点火的倔强。
靠的是,那些走了很远很远的人,终于被记住的名字。
以及,那些尚未命名、却已在路上的新执灯者。
风雪不停,光亦不熄。
只要还有人愿意相信,
黑夜,就永远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