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界贤者脸色微变,道:“全部法则之力?”
“此事,我难以做主,需要请示一下大贤……”
正说着。
他耳朵动了动,忽然恭敬的向着冰界鞠躬。
片刻后,一颗空间储物器从冰界内飞出,落在。。。
风过无痕,却在人心深处留下涟漪。南岭的学堂依旧书声琅琅,那孩子手中的竹简已被收起,取而代之是一册新编的《万民议典录》。他指着其中一页问先生:“为什么说‘答案不在书中,而在行走之间’?”
先生未答,只将目光投向窗外??春风正卷起落花,飞向远方。
而在西域沙漠尽头,曾踏雪归来的洛昭已不再披霜华。她盘膝坐于冥渊墟心的遗址之上,眉心金莲悄然隐去,面容平静如古井。三年来,她走遍九州,记录下无数人对“未来”的理解:有农夫愿天下无旱,有匠人盼技艺不绝,有孩童梦想能读书识字而不必为奴。这些话语被她一一镌刻在心衡符的外围,化作一道流转不息的光环。
“我们曾以为真理藏于高阁深殿,”她在日记中写道,“可如今才知,真正的太虚之道,原是千万人共同呼吸的脉动。”
那一夜,她梦见自己站在星河之下,九圣残影浮现眼前。江凡并未言语,只是对她点头微笑;江临则低首跪地,似在忏悔千年前的选择。其余七位的身影模糊不清,唯有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句低语:
>“道非独行,唯共业方成。”
醒来时,天边微明,她发现手中握着一片晶莹碎片??那是当年击碎镜壁后散落的一角,本应消散于天地,此刻竟自行凝聚,浮现出一行细小铭文:
**“当十星同耀,虚实归一。”**
与此同时,红袖再度启程。这一次,她不再追寻某个人的踪迹,而是循着命星的感应,北上极寒之地。传说中,第九与第十颗星交汇之处,乃天地气机最薄弱的缝隙,亦是连接归墟与现世的“裂隙之门”。
沿途风雪肆虐,但她步履坚定。途中偶遇一群迁徙的雪狼,领头母狼竟停步凝视她良久,随后转身引路,仿佛通晓其意。三日后,她们抵达一片冰封湖面,湖心矗立一座石碑,碑上无字,唯有一枚掌印深深嵌入冰层。
红袖伸手触碰那掌印,刹那间,记忆如潮水涌来??
那是百年前,江凡最后一次离开明心书院前的情景。
他站在湖畔,望着初升的朝阳,对她说:“若有一天我回不来,请替我看一看春天。”
她当时笑着回应:“那你得快些回来,不然花都谢了。”
他转身,掌心按在冰面上,留下这道印记,轻声道:“此印为契,心衡不灭,我终会归来。”
泪水冻结在脸颊,红袖缓缓跪下,也将手掌覆于同一位置。
“我等你太久。”她低声说,“但现在,我不再只是等你回来……我要帮你把这个世界,变成值得你归来的地方。”
话音落下,整片湖泊轰然震颤,冰层龟裂,幽蓝光芒自裂缝中透出。那不是火焰,也不是灵力,而是一种纯粹的、源自生命共鸣的能量。心衡符悬浮于她头顶,开始缓缓旋转,释放出亿万光丝,穿透冰层,直抵地心深处。
而在那幽暗的地脉尽头,沉睡已久的归墟之门微微开启了一线。
门后,并非死亡与虚无,而是一座漂浮在时间之外的城市??**太初城**。
这里的一切皆由记忆构筑:街道是过往岁月的投影,屋舍是人们遗忘的梦境,行人则是那些未曾安息的灵魂。他们穿着不同年代的衣裳,沉默行走,眼神空茫,直到某一刻,一道清越笛音破空而来。
青梧子立于城中央的钟楼之上,手中竹笛轻扬,吹奏的正是那曲《唤心调》。
音波所至,灵魂们纷纷抬头,眼中渐生神采。有人开始低语亲人的名字,有人哭泣,有人微笑,更有人拾起尘封已久的信念,重新迈步前行。
“你们不是被困在过去,”青梧子的声音如风拂耳,“而是被未来的希望唤醒。”
就在此时,钟楼下的石阶上传来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