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刚想艺考你说我跑了半辈子龙套? > 第498章 名利场上的主角(第1页)

第498章 名利场上的主角(第1页)

车子朝着柏林电影宫的方向渐渐驶去。

这一次的住处,被安排在距离电影宫极近的卡尔顿酒店。

要知道。

能够入住卡尔顿酒店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社会名流,巨星大腕。

酒店实施的是会员制度。。。

飞机落地时,天光尚早。城市在晨雾中缓缓苏醒,高楼的轮廓像未完成的素描,模糊而安静。林默提着行李走出航站楼,手机震动不止??大川连发七条语音,语气从焦急到狂喜:“你猜谁来了?陈树生!他昨晚自己坐夜班火车来的,没通知任何人,就在展览门口站着,手里拎着一个帆布包,里面全是画。”

林默脚步一顿。

“他……说话了吗?”他低声问。

“还没。但他写了字,递给保安一张纸条:‘我要见林默。我在老地方等他。’”大川顿了顿,“现在人就在修鞋摊复刻区坐着,谁劝都不走。林哥,你说这算不算奇迹?”

林默没回答,只加快步伐拦了辆出租车。车窗外流光掠影,他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贴满手绘的病房,看见陈树生颤抖的手写下“我……想……回家”。那时他以为,那是一个失语者对过往的执念;如今才懂,那是灵魂深处一次缓慢而坚定的归航。

展馆尚未开放,安保人员正犹豫要不要强行劝离。但当林默推开玻璃门的那一刻,陈树生猛地抬头,眼中骤然亮起光芒。他站起身,动作有些僵硬,却一步步朝林默走来,每一步都像踩在时间的裂缝上。

两人相距三步时,陈树生停住,从帆布包里取出一幅卷好的画,双手递出。

林默接过,缓缓展开。

画面中央,是槐树巷旧址的广场一角,阳光斜照青石板路。他蹲在地上,正专注地为修鞋凳拍照,背影微驼,肩头落着一片不知何处飘来的槐花瓣。老式相机镜头反着光,映出半个模糊的天空。而在他身后,虚化的光影里,浮现出无数双眼睛??有老周低头缝鞋时的侧脸,有阿阮在工作室整理录音带的身影,有那位盲人女孩摸着耳机微笑的瞬间,还有成千上万张未曾谋面的脸,他们或笑或泪,或沉默或低语,全都静静凝视着这一幕。

最下方,用极细的笔触写着一行小字:“主角是你,也是我们。”

林默喉头一紧,眼眶发热。

“你画了多久?”他轻声问。

陈树生拿出随身携带的小白板,一笔一划写道:“三十七天。每天画一点,睡不着就画。医生说,画画的时候,我的脑电波比说话还活跃。”

林默笑了,眼角却湿了:“那你这次来,不只是为了见我吧?”

陈树生点头,指了指展厅深处,又指向自己的喉咙,眼神忽然变得急切。

“你想说话?”林默问。

他摇头,再写:“我想录一段声音。哪怕只能发出一个音,我也想让它留在你的电影里。”

林默怔住。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对一个几十年无法言语的人来说,开口不是表达,而是重生。每一次尝试,都是与身体、记忆、恐惧的搏斗。而陈树生想要的,不是站在聚光灯下宣告痊愈,只是将自己的声音,嵌入那段关于父亲、关于修补、关于等待的影像之中。

“好。”林默握住他的手,“我们现在就开始。”

当天下午,《底片人生》特别版进入最终混音阶段。录音棚很小,设备也不高级,但足够安静。陈树生坐在麦克风前,戴着耳机,脸色苍白,手指不停摩挲着膝盖。林默蹲在他旁边,轻声说:“不用完整句子,也不用清楚发音。只要你愿意,哪怕只是一个呼吸、一声咳嗽,都是你的台词。”

陈树生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然后,他张开嘴。

没有词,没有调,只有一声极其沙哑、断续的“啊……”,像是锈蚀的铁门被一点点推开,又像枯井深处传来回响。那声音粗糙得几乎刺耳,持续不到三秒便戛然而止。

他睁开眼,满脸通红,写在白板上的字带着颤抖:“难听。不像人声。”

林默却已按下保存键。他看着屏幕上的声波图??那是一条崎岖起伏的曲线,像极了老周修鞋时踩缝纫机的节奏,忽高忽低,却始终向前。

“这是我听过最美的声音之一。”林默说,“它不属于任何语言体系,但它属于真实。这就够了。”

那天晚上,他们在剪辑室通宵工作。林默将陈树生的声音嵌入影片结尾:当所有普通人的面孔在星空下汇聚成河,那一声“啊”缓缓升起,与手风琴旋律交织,渐渐化作一种无词的吟唱。它不解释,不控诉,也不祈求理解,只是存在??如同那些被遗忘的日日夜夜,终于有了回音。

大川盯着成片看了两遍,最后喃喃道:“这已经不是纪录片了。这是诗。”

林默没接话。他打开邮箱,把新版本发送给公益平台、教育局、各大高校影视系,附言依旧简单:“欢迎传播。唯一请求:请让更多人听见这些声音。”

第二天清晨,消息如潮水般涌来。

一位聋哑学校的老师发来视频:学生们用手语“演唱”了《底片人生》的主题音乐,掌心翻飞如蝶舞,最后一人举起牌子:“我们听不见世界,但我们能被看见。”

一名战地记者从叙利亚连线:“我在废墟里放了你们的片子。有个小女孩听完陈树生的声音后问我:‘叔叔,痛的时候发出声音,也算勇敢吗?’我说:‘算,而且是最勇敢的一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