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辰的计划是,当海寇战骑进入陷马坑阵后,他们就停止射击,开始撤退。
谁知,林丰设计的陷马坑阵太犀利,让众多的海寇战骑陷了进去,一群战骑团团乱转,不敢前进。
这让宋辰大为惊奇,也不下令撤退了,只管将身上的羽箭,全部射了出去。
宋辰的箭法很强,身上带了十七支羽箭,几乎每支羽箭都能射翻一个海寇战骑。
黑夜里,别人都乱纷纷地啥也看不见,只管拉弓乱射,而林丰却感受得十分清晰,将整个战场的状况全部收进脑海中。
夜色如墨,渗入赤壤-3的通风管道,带着地底深处的寒意。警报虽已解除,但空气里仍残留着火药与焦灼神经交织的气息。李铮靠在控制室边缘,手指无意识摩挲着那枚从父亲怀表中掉落的小铜片??上面刻着一组经纬度:南纬75°18′,东经106°42′。他从未见过这个坐标,可直觉告诉他,那是终点,也是起点。
零七的声音低沉响起:“南极冰盖下的结构持续扩张,最新扫描显示其面积已达三十七平方公里,形态与‘灯塔网络’主控中枢高度吻合。更关键的是……它在回应阿茹娜的声波频率。”
“也就是说,”李铮缓缓抬头,“她在唤醒它?”
“不。”零七纠正,“是它一直在等待她。就像钟塔只为真正的敲钟人震动。”
阿茹娜坐在石碑前,铜铃静静搁在膝上。她的呼吸比往常更浅,脸色近乎透明,仿佛体内流淌的不再是血液,而是某种微光。七日连续共振让她付出了代价:左耳开始渗血,指尖偶尔抽搐,梦话中夹杂着陌生语言??古藏文、满语、甚至一段疑似西夏文的吟诵。
“你梦见什么了?”李铮轻声问。
她睁开眼,瞳孔深处似有星辰流转。“我看见一座倒悬的城市,建在冰川之上,又埋于时间之下。那里没有太阳,只有无数青铜钟悬浮空中,每一口都挂着一个人的名字。他们在等……有人替他们敲响。”
李铮心头一紧。他知道这不是比喻。那些名字,是被《灰烬协议》抹去的七百三十九位“自愿签署者”,也是全球各地未曾登记的失踪者、沉默者、殉道者。他们的存在曾被系统性销毁,连死亡都不被承认。而现在,他们正通过阿茹娜的眼睛归来。
“我们必须去南极。”她说,语气平静得不像一个十岁的孩子。
“不可能。”李铮断然拒绝,“那里是逆忆会最严密的禁区,轨道卫星每十二分钟扫视一次地表,地下部署着‘静默哨兵’??那种能吞噬声音的黑色机器人。而且气温常年低于零下八十度,人类裸露皮肤三秒就会冻结坏死。”
“可钟声需要回音场。”零七补充,“南极冰盖不仅是天然共振腔,更是‘暗厅’的物理载体。根据地质数据,整座设施建于一次远古陨石撞击坑内,底部连接着贯穿地球的青铜脉络,可能是‘灯塔网络’最初的设计核心。”
李铮沉默良久,最终望向墙上一张泛黄照片??那是他父亲年轻时站在祁连山某处观测站前的留影,背后岩壁隐约可见一道裂缝,形状如同竖立的眼睛。他在档案库里翻到这张图时并未在意,直到此刻才猛然醒悟:那不是自然地貌,是人工开凿的入口标记。
“父亲早就计划好了。”他喃喃道,“他把线索藏进我的童年记忆里。”
就在此时,通讯频道突然跳动出一段加密信号。画面闪烁几秒后,显现出一张苍老而熟悉的面孔??陈伯言,前国家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也是当年主导《灰烬协议》解密运动的学者之一。他在三年前宣布隐退,官方称其因病去世。
>“李铮,若你看到这段影像,说明我已经死了第二次。”老人声音沙哑,“第一次是肉体消亡,第二次……是我的名字被从所有数据库中清除。但他们忘了,我还留了一条后路,在‘赤壤-3’的备用服务器第七分区,藏有一份‘钥匙档案’。”
李铮立刻调取对应路径,果然发现一个伪装成气象数据包的加密文件。解锁后,全息投影展开:一幅动态地球模型浮现,七大洲上共亮起七点蓝光??正是已知的灯塔节点。而在南极位置,一颗红点缓缓旋转,标注为【终焉之厅?记忆熔炉】。
陈伯言的声音继续传来:
>“你们以为激活节点是为了广播真相?错了。真正的作用,是汇聚所有残存记忆能量,点燃‘熔炉’。一旦成功,全球范围内所有被删除的记忆将获得短暂复苏窗口??哪怕只有十分钟,也足以让千万人记起他们曾遗忘的亲人、朋友、战友……甚至自己。”
>
>“但这需要牺牲。熔炉只能由‘纯种火种’点燃,也就是像阿茹娜这样未经净化、完整继承原始记忆基因链的个体。过程不可逆,她的意识将彻底融入网络,成为永恒的共鸣源。”
>
>“我知道你在听,孩子。我不是求你理解,只是告诉你??有些钟,必须有人去敲。”
影像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