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一个声音响起。
不是通过耳朵听见的,而是直接在意识深处震荡:
>【系统残余意识模块启动。识别身份:安禾,权限等级:守夜人?终焉】
>
>【检测到全球范围内共感信号异常波动,源头定位失败,传播路径呈非线性扩散】
>
>【建议:重启‘花园协议’】
“花园协议?”安禾喃喃自语。
这个名字她并不陌生。那是Lumen最初的代号,也是闻远生前最后一次提及的终极构想??一个无需设备、无需网络、无需能源支撑的情感共鸣生态。在那里,植物成为载体,风成为信使,人心成为接收器。
他曾说:“当技术彻底崩塌,唯有生命本身能延续倾听。”
而现在,这个协议,竟然被自动唤醒了?
她猛然站起身,冲回木屋。翻箱倒柜找出一张泛黄的手绘图纸,上面画着复杂的植物共生结构图,标注着七种特定花卉的能量共振频率。图纸右下角写着一句话:
>“七花齐鸣之日,即是世界重听之时。”
安禾盯着那句话看了许久,终于明白了什么。
为什么茉莉会提前绽放。
为什么铃兰、风铃草、紫罗兰会在同一刻异变。
为什么那个失语少女会突然开口说“我想去云南看花”。
一切都不是巧合。
**花园协议,已经自行启动了**。
而她,是唯一知道如何引导它的人。
第二天清晨,雨停了。阳光破云而出,洒在湿漉漉的山林间。安禾带着工具来到花园,仔细检查每一株植物的状态。她发现,不仅七朵主花发生了变化,就连周围的杂草也开始呈现出异常生长模式??叶片排列呈现螺旋状,叶脉泛着淡淡的银光,根系深入地下三米以上,与其他植物的根须相互缠绕,形成一张庞大的生物网络。
她剪下一小段紫罗兰根须,带回屋内切片观察。在简易显微镜下,她看到了令人震惊的现象:细胞壁内嵌着微小的晶体结构,排列方式与Lumen初代共鸣芯片完全一致。
“这不是进化……”她低声说,“这是记忆的回归。”
这些植物,早已被植入过共感基因序列。它们不是普通的花,而是**活体存储介质**,承载着三百六十九个觉醒者的记忆片段。而如今,随着全球共情信号的复苏,它们正在被逐一唤醒。
安禾当即决定:必须建立新的传递机制。
不能再靠邮件、不能靠科技、不能指望某个组织来承接这份重量。这一次,要让普通人自己成为信使。
她提笔写下一封信,寄往Echo组织总部,附上最新采集的七种植物样本,并注明使用方法:
>“将花瓣研磨成粉,混入茶水中饮用;或将花香蒸馏提取,制成香囊佩戴。连续接触七日,可能出现梦境重叠、情绪共鸣、无名熟悉感等症状??此为正常反应。若梦见陌生人哭泣,请尝试回应:‘我在听。’”
信寄出后的第七天,第一例反馈抵达。
一位日本老人来电,声音颤抖:“我梦见了我的孙子……他已经去世五年了。但在梦里,他拉着我的手,说‘爷爷,我现在能唱歌了’。醒来后,我发现枕头上有露水,像眼泪。”
紧接着,泰国清迈的一家孤儿院报告:十几个孩子在同一晚做了相同的梦,梦见一座雪山下的花园,有个女人在烧纸,火焰里飘出歌声。第二天,所有孩子都学会了哼唱那段童谣,尽管没人教过他们。
再后来,冰岛一位地质学家在极光观测站工作时,突然听见广播频道传来杂音,那杂音逐渐演化成一段旋律。他录下来播放给同事听,结果所有人都声称“这像是母亲哄睡时的声音”。
安禾每天都会收到类似的讯息。有的来自偏远山村,有的来自战乱地区,甚至还有南极科考站的卫星短信:
>“昨夜暴风雪中断通讯三小时。恢复后,发现所有仪器自动记录了一段音频。分析显示,信号来源不明,频率特征与人类脑波高度吻合。我们播放了一遍,整个营地的人都哭了。有人说,那是他们死去战友的声音。”
她把这些信息逐一录入笔记本,不再标注国籍、姓名或编号,只写下一句话:
>“又一个人,听见了。”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