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音响起,是父亲的声音:
>“亲爱的女儿,当你看到这封信时,爸爸可能已经不在了。但请相信,我没有逃,也没有倒下。我和我的战友们,把青春焊进了钢铁,把心跳融进了电波。
>如果你觉得孤单,请抬头看天。
>那些闪烁的光点,不只是星辰,是我们未曾说出的爱。”
>镜头缓缓上升,穿过穹顶,进入浩瀚宇宙。
>无数光点汇聚成一条银河,宛如一条通往家园的归途。
>字幕浮现:
>“谨以此片,献给所有未能归家的人,
>和所有仍在等待的人。”
写完这段,他靠在椅背上,久久未动。
窗外,月光如水。
几天后,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沉默者家书》系列将纳入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资源库,并配套开发互动式教学模块。发布会上,主持人邀请一位特殊嘉宾上台??正是那位提交作文的小学五年级学生,他的爷爷正是当年铁路上修桥的老兵。
男孩站在台上,声音清脆:“老师让我们写观后感,我本来只想写几句应付作业。可回家后,我问爷爷是不是也像电影里那样苦,他一开始不肯说,后来喝了点酒,才讲起冬天跳进冰河堵裂缝的事。他说那时候没鞋穿,脚趾冻黑了也不敢请假,怕耽误工期。我说你真伟大,他瞪我一眼:‘胡说啥!大家都这样!’”
台下响起笑声,随即转为掌声。
“我现在明白了,”男孩继续说,“英雄不是穿披风飞来飞去的人,是那些明明疼得要命,却还笑着说‘没事’的人。我想长大以后,也成为这样的人。”
王乐天坐在台下,眼眶湿润。林晚就坐在身旁,轻轻握住他的手。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不是口号,不是仪式,而是某一瞬间,一个孩子抬起头,看见了父辈的身影,并愿意沿着那条路走下去。
发布会结束后,他和林晚带着小月去了趟天文馆。展厅中央正在播放《等星星回家》的预告片。当小月听到父亲的声音响起时,整个人愣住了,随即扑向屏幕,小手贴在玻璃上。
“爸爸……”她喃喃道。
林晚蹲下身抱住她,泪流满面。
王乐天站在她们身后,望着那片虚拟星空,心中一片澄明。
他知道,这部电影拍完之后,也许不会再拿奖,也不一定票房大卖。但它会像一颗种子,落在某个孩子心里,某一天悄然发芽。
就像当年,父亲那封未拆的信,用了三十年,才在他心里真正打开。
晚上回到家,他收到一条短信,来自青海一位退休教师:
“昨天组织学生看了《沉默者家书》,有个孩子问我:‘老师,我们现在幸福了,是不是就可以忘了他们?’我告诉他们:忘记,才是真正的死亡。只要还有人记得,他们就还活着。”
他回复:“谢谢您,替我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放下手机,他走到书桌前,翻开新稿纸,写下一句话作为全剧终章:
>“他们没有名字,却撑起了一个时代的脊梁;
>他们未曾归来,却让星光照亮了回家的路。”
窗外,春风拂过树梢,新叶初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