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进入了新的纪元。
战争、贪婪、极端主义如同远古传说般被人讲述,听者往往难以置信:“真的有人会为了利益伤害他人吗?”
学校不再教授仇恨史,而是开设“共情训练课”:学生需轮流体验盲人、残障者、临终病人、战乱难民的记忆片段,在真实感受中学习尊重与关怀。
艺术空前繁荣。音乐不再依赖乐器,而是通过脑波共振直接生成;绘画以情绪色彩呈现,观者一眼便能读懂创作者内心的风暴或宁静。
科技也发生了根本转变。人工智能不再是工具,而是“共感伙伴”??它们被植入银草基因编码,具备基础情感模拟能力,能感知人类的痛苦并主动安慰。最著名的AI系统命名为“昭”,其语音库采自林昭晚年录音,温和而坚定。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一切。
少数派开始出现,他们自称“独思者”。他们认为过度共情剥夺了个体边界,让人失去隐私与独立意志。他们在地下组织集会,秘密研发屏蔽银草信号的装置,试图恢复“纯粹的自我”。
小满听说后,没有谴责,也没有阻止。
她只是在一个夜晚,独自走入银草森林深处,取出一枚尘封已久的录音笔??那是林昭留给她的最后一段话,他曾叮嘱:“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播放。”
她按下按钮。
沙哑的声音响起:
>“小满,如果你听到这个,说明有人开始害怕被看见了。这很正常。共情不是强迫理解,而是提供可能。请告诉他们:你可以关闭连接,但请别否定别人的光。孤独不可耻,但拒绝温暖才是真正的迷失。”
她将这段录音刻入一颗记忆晶体,投入“归忆岛”图书馆最高处的展柜,标签写着:“给未来的犹豫者。”
不久之后,第一位“独思者”来到了岛上。
他在展柜前站了整整三天,最终留下一张纸条:
>“我依然想保留黑暗。
>但谢谢你,让我知道黑暗之外还有光。”
风又起了。
银草起伏如浪,歌声再度响起。
这一次,连沉默也有了旋律。
小满站在忆城边缘,望着远方的地平线。夕阳西下,天边云霞似火,映照出无数细小的光点,像是星辰坠落人间。
她知道,那不是星。
是仍在行走的记忆。
是尚未说完的故事。
是永远不肯熄灭的,人性微光。
她轻声说:“我们都回来了。”
草浪翻涌,仿佛回应。
而在某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雪地上的脚印又一次浮现,新添了一句字迹歪斜的话:
>“下次换我来找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