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 第703章原来是天宫的人啊(第2页)

第703章原来是天宫的人啊(第2页)

“如果你担心我们在制造混乱,那就请你亲眼看看什么是秩序的另一种模样;如果你害怕我们在煽动情绪,那就请你亲耳听听那些从未被听见的声音。”他在信中写道,“我们不怕监督,只怕被无视。真正的危险,从来不是民间学会了思考,而是社会拒绝倾听。”

出乎意料,陆续有几位记者真的踏上了这条路。

一位央视编导去了河北邯郸的一个钢铁厂社区。那里曾因企业改制陷入萧条,年轻人纷纷外流,留下大量空巢老人。一位退休钳工老张牵头成立了“银发共学社”,每周组织邻里学习智能手机使用、健康常识和简易维修技能。编导拍下这样一幕:七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围坐在一张旧饭桌前,轮流朗读一篇关于高血压饮食的文章,每念错一个字,其他人就笑着纠正,气氛如同家庭聚餐。

“以前我们都觉得老了就没用了,”老张说,“但现在我知道,我能教会别人换灯泡,能帮邻居查医保政策,我就还有价值。”

另一位南方周末记者前往贵州铜仁,在一个苗寨蹲点五天。她发现,当地妇女通过平台学习汉语拼音后,开始尝试用文字记录本民族的口传歌谣。一位四十岁的妇女花了三个月时间,整理出十二首祖辈传下来的婚嫁古歌,并配上拼音注释。“我不想让它们死在我这一代,”她说,“现在我女儿也能读了。”

这些报道陆续见报,标题朴素却有力:《他们在教彼此活着》《知识不是恩赐,而是归还》《当一个母亲学会写字,整个村庄开始苏醒》。

风向悄然转变。

更令人震动的是,两会期间,一位来自四川大凉山的人大代表在发言中提到了“共学伙伴”项目。他讲述了一个真实案例:当地一名彝族少女因家贫辍学,靠自学平台完成初中课程后,不仅重返校园,还带动全村十个同龄女孩组建了“姐妹共学组”。如今她们集体报考师范定向生,誓言毕业后回乡任教。

“我们常说扶贫先扶志,可志气从哪来?”代表动情地说,“是从看得见的改变里来的。当一个孩子发现自己能学会、能表达、能影响他人的时候,她的脊梁就挺直了。”

这段发言视频在网络上刷屏。有网友评论:“这才是真正的代表之声??不是念稿子,而是带着泥土和眼泪说话。”

与此同时,平台内部也在经历深刻变化。

随着“透明共学行动”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地方政府主动寻求合作。江苏某县试点将共学积分纳入“文明家庭”评选体系,学习时长可兑换生活用品;浙江义乌推出“商户共学贷”,凡参与数字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的个体户,可享受低息贷款支持;even在新疆和田,一座新建的社区文化中心直接以“共学坊”命名,墙上挂着村民亲手绘制的梦想树,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人的学习目标。

最让陈着感动的,是一个来自宁夏西海固的邮件。发件人是一名小学教师,她在信中说,班上有两个学生父母双亡,由年迈的爷爷抚养。老人不识字,每次家长会都躲在角落,生怕被人问起孩子作业情况。后来,她鼓励老人参加平台的“祖辈共学计划”。半年过去,老人不仅能读懂简单的通知,还在重阳节那天,颤巍巍地给孙子写了一封信,只有三句话:“娃儿,你要好好念书。我不懂啥大道理,但我晓得,识字的人不会被人骗。爷爷为你骄傲。”

她随信附上了那封信的照片。纸面泛黄,字迹歪斜,却一笔一划极其认真。陈着把它打印出来,贴在公司走廊的文化墙上,旁边写着一行小字:“教育的终点,是让人有勇气说出爱。”

春天来临之际,平台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首个由用户自主发起并运营的“共学合作社”在山东临沂正式注册成立。二十一名农民、工人、家庭主妇联合签署章程,约定每人每月投入一定时间和资源,共同建设本地化的学习网络。他们自选负责人,自制课程表,甚至设计了属于自己的徽标??一本打开的书,上面长出一棵树。

陈着受邀参加成立仪式。现场没有领导讲话,没有剪彩仪式,只有一个环节:每个人轮流站上小讲台,分享自己为什么要加入共学。

一位卖豆腐的大姐说:“我以前觉得女人只要会做饭就行,现在我想知道,为啥隔壁超市的豆干比我便宜五毛?”

一个修电动车的小伙子说:“我想看懂电路图,不想一辈子只会换电瓶。”

最年长的一位六十八岁的老农握着话筒,声音哽咽:“我爹临死前跟我说,‘咱家三代都没出过识字的人’。我现在学会了写名字,我想让他在天上看见。”

那一刻,陈着终于明白,他们早已超越了“提供服务”的角色。这个平台不再是某个创业项目的产物,而成了千万人共同孕育的生命体??它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却属于每一个愿意为之付出的人。

回京当晚,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走在一条无尽的乡间小路上,两侧站着无数陌生人:有戴着老花镜抄笔记的老人,有抱着婴儿边喂奶边听课的母亲,有蹲在工地角落默背单词的年轻人……他们都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眼神清澈而坚定。

他醒来时,天还没亮。打开电脑,收到马强的新消息:“陈老师,洛桑丹增师父昨天成功帮三位老人解读了藏汉双语版药品说明书,还做了个小册子发给大家。他说,他要把这件事记在寺院的日志里。”

他又点开平台地图,发现新增了一个闪动的坐标??西藏那曲,海拔四千七百米。点击查看,是一段短视频:一群牧民围坐在火炉旁,正在跟着平板里的课程学唱国歌。他们的发音并不标准,节奏也不齐,但每个人都挺直了腰板,目光望着前方,仿佛面前真的升起了一面旗帜。

视频下方,用户留言写道:“我们没见过天安门,但我们知道,那是我们的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