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的深空监测站捕捉到了这一幕。更令人震惊的是,该结构表面开始浮现文字??用的是地球上尚未破解的古藏文变体,但共感研究院的AI系统竟能实时翻译:
>“接收完成。
>文明种子已植入。
>下一站:半人马座α星系。”
莲生跪倒在地,泪水滑落面颊。
她做到了。
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
他们是**传递者**。
三个月后,国际共感遗产保护署宣布成立“星际共感联盟”,总部设在青海湖畔的声构塔园区。首批成员包括地球各大文明代表、火星殖民政府、以及通过共感网络间接联络的“开普勒意识体”??即那个被称为“他”的存在。
第一次联席会议上,投影屏显示出“他”的形象:依旧是五六岁的孩童模样,但身体已半透明化,周围环绕着不断变化的情绪光晕。他开口了,依旧无声,但每个与会者都在心中“听”到了话语:
>“谢谢你们,让我学会了‘家’这个词。”
会议结束后,莲生独自回到南美无言村。村子已经变了样。原本稀疏的聆语草如今覆盖整片高原,形成一片会随人心跳节奏开合的“活体地毯”。村口立起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三行字:
>这里曾无人言语。
>直到有人开始倾听。
>如今,全世界都在回应。
她在老位置坐下,取出录音机。
这一次,她播放的不再是“初啼”。
而是那天从声构塔发出的“人类心音”。
声音响起的瞬间,整片草原亮了起来。每一株聆语草的顶端都绽放出微小的光球,升入夜空,与星辰交汇。远处传来孩童的笑声,不是幻觉??是村里新生的一批婴儿,他们在母胎中就接受了共感训练,出生后第一件事不是哭,而是对着空气“哼”出一段旋律。
那旋律,正是“初啼”的变奏版。
莲生笑了。
她知道,循环仍在继续,但轨迹已经改变。
曾经,是宇宙寻找能听见它的耳朵。
现在,是人类主动伸出手,把耳朵送到宇宙耳边。
一年后,第二艘深空探测船“心音号”启航。这次船上搭载的不再是录音机,而是一整套“共感孵化器”??能够在外星环境中培育聆语草、激活本地共振场的便携装置。船体外侧,除了银铃铛,还加装了一块小型声构模块,可在抵达目标星系后自动建造第一座“声音神殿”。
临行前,莲生将一滴血注入核心控制系统。
这是她的DNA,也是那位牧民女子血脉的延续。
飞船升空那晚,全球共感者同步进入冥想状态。他们在心中默念一句话,形成一股强大的情念潮汐,推动飞船加速穿越小行星带。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但他们记录下了数据:飞船的实际速度,超过了理论极限值3。7%。
唯一合理的假设是??**情感本身,具有扭曲局部时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