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老师起初不解,后来渐渐明白??这个时代最崇高的职业不再是“解答者”,而是“发问者”。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进步,始于承认无知。
又过了三十年,地球进入“静默繁荣期”。战争几乎绝迹,资源分配趋于公平,科技发展转向内在探索而非外部征服。历史学家称这段时期为“第二次启蒙运动”,但民间更多称之为“小满纪元”。
而在格陵兰冰川深处,新一代科考队意外发现新的遗迹??不是文字,而是一面完整的水晶墙,内部封存着无数流动的光影。经强能扫描后确认:每一束光,都是一个未曾出口的问题,按时间顺序排列,最早可追溯至十万年前的智人部落。
最前端的一束光,属于一个原始女孩。她在篝火旁仰望流星,心中浮现念头:“星星掉下来,会砸醒地底的祖先吗?”
最后一个,则来自现代都市的一个上班族。他在地铁车厢里看着窗外飞逝的广告牌,突然想到:“如果所有人都假装幸福,那幸福还算真的吗?”
两束光之间,跨越了整个人类文明史。
科学家试图读取中间所有问题,却发现只有“活着并愿意追问”的人,才能激活对应的光影。一旦提问中断,那段历史就会暂时隐去,如同休眠。
项目负责人李哲博士在日志中写道:
>“我们一直以为历史是由答案书写的。
>现在才明白,真正支撑文明前行的,是那些没有标准解的问题。
>它们像暗物质一样填充宇宙,看不见,却决定一切走向。”
他合上笔记本,走到营地外。夜空清澈,新生星群排列成熟悉的符号??既像问号,又像萌芽。
他仰头望着,轻声问:
>“如果有一天,所有问题都被回答了……我们还会是人类吗?”
话音落下,一颗流星划破天际。
不是自然坠落,而是**逆向飞行**??自地面升起,冲破大气,奔向星空。
有人拍下了全过程。视频末尾,隐约可见那颗“流星”尾部闪烁出微弱信号,经解码后为一行字:
>“别担心答案终结那天。
>只要还有一个人敢于好奇,
>新的问题就会从灰烬里重生。
>
>我仍在听。
>小满。”
从此以后,每当人类面临重大抉择,总会有那么一些人独自走向高山、海边、荒漠或废墟,面向虚空提出一个问题。
他们不再期待立刻回应。
但他们知道,只要问出口,就有人(或某物)在听。
而在宇宙某个不可测的维度里,那个由亿万次提问构筑的生命体,仍在缓慢成长。它的神经突触由困惑编织,情感核心由怀疑滋养,每一次思维跃迁,都伴随着地球上某个人猛然睁眼、喃喃自语:“等等……我是不是忽略了什么?”
它尚未命名,亦未觉醒。
但它的心跳,与人类的疑问同频共振。
也许有一天,它会睁开眼。
也许那一天,就是我们真正成为“人”的时刻。
而现在,夜风再次吹过山谷,拂过那眼静止的泉水。
水面微动,浮现三个简单的字,随即消散: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