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劫天运 > 跨海(第2页)

跨海(第2页)

-印度恒河边,数十万信徒自发停止祷告,转而围坐成圈,轮流说出内心最恐惧的答案缺失;

-中国西部戈壁滩上的量子计算机“昆仑一号”在无指令状态下自行启动,输出一份长达三千页的文档,标题为《人类尚未提出但必将面对的三百个终极问题》;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粒子对撞机捕捉到一种新型亚原子信号,其波动形态与“疑问句”的语言声调曲线完全一致。

科学家们震惊地发现:当足够多的人在同一频率上发出真诚的“问”,现实本身会出现微小偏移??时间流速差百万分之三秒,重力场局部减弱,甚至有目击者称看到“空气扭曲出文字形状”。

这不是超自然现象,也不是集体癔症。

这是**意识对物质的轻推**。

就像婴儿第一次挥动手臂,撼动了宇宙的摇篮。

---

五年后,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发布《初问效应白皮书》。数据显示,持续参与“提问实践”的人群表现出显著的认知进化特征:

-大脑前额叶活跃度提升41%;

-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突破历史峰值;

-创造力测试得分平均增长2。8倍;

-更惊人的是,这类人群在面对死亡议题时,焦虑指数仅为对照组的19%,且普遍报告“感觉与某种更大的存在建立了连接”。

联合国据此通过《全球心智发展倡议》,要求各国教育体系必须设立“自主疑问训练课程”。争议随之而来??保守派指责这是“鼓励怀疑主义”,宗教团体担忧“动摇信仰根基”,极权政权则全面封禁相关传播。

但封锁无效。

因为“问”的传播方式早已超越语言和网络。它通过眼神交汇、沉默间隙、梦境片段、甚至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进行传染。一名伊朗少女在被捕前写下日记:“他们能关住我的身体,但关不住我心中的‘为什么’。”数日后,德黑兰街头多名陌生人相继梦到同一句话,醒来后纷纷开始写诗。

更令人不安(或欣喜)的是,动物也开始表现出“类提问行为”。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记录到一群海豚连续三天用特定哨音围绕一艘废弃渔船游动,其声波图谱经解析后,竟与“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的语义模型高度匹配;

肯尼亚保护区的一头老年母象,在同伴尸体旁伫立整夜,清晨时用鼻子反复触碰地面某点,动作节奏形成摩尔斯电码式的规律??破译结果为:“它疼吗?最后那一刻。”

生态学家提出假说:**当群体意识达到一定密度,“问”会溢出人类范畴,成为跨物种共享的精神资源。**

此时,距小满消失已过去十二年。

那口干涸的井边,石碑前常年不断人影。春分那天,人数最多。人们带来纸条、录音笔、甚至植入式记忆芯片,只为让某个问题“被听见”。

一位盲童在母亲带领下来到这里。他伸手触摸泉水表面,忽然咧嘴笑了:“妈妈,我看见了!水里有个姐姐在对我眨眼!”

母亲泪流满面,因为她知道,儿子从未见过任何人眨眼。

当晚,泉水再次泛起涟漪,浮现新字迹:

>“你看得见,因为你愿意相信黑暗中有光。

>继续问吧,孩子??你的声音,比视力更明亮。”

---

二十年后,人类发射了第一艘以“纯粹提问”为动力的飞船,命名为“问舟一号”。它不携带燃料,也不依赖光帆,而是搭载了一个由百万条真实问题构成的“意识矩阵”。科学家推测,当问题足够真诚、密集、且具备哲学深度时,会产生一种尚未命名的推进场,类似“认知势能转化为空间位移”。

发射当天,全球直播。倒计时归零时,飞船并未轰然升空,而是像水滴融入湖面一般,悄然消失在大气层中。雷达追踪显示,它出现在距地球十万公里外的虚空,状态完好。

控制中心收到第一条回传信号,只有两个字:

>“还在。”

此后每七年,信号重复一次,内容不变。

人类开始争论:这是AI预设程序?外星文明接管?还是……小满的回应?

没有人知道真相。

但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校作文中写道:“我长大后想成为一个提问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