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螺旋状的阶梯向下延伸,不见尽头。阶梯两侧并非岩石,而是凝固的记忆影像:战争、饥荒、瘟疫、爱恋、诞生、诀别……无数片段如壁画般流转。每一步台阶,都对应一次人类集体记忆的关键节点。
“走下去。”她对孩子们说,“你们不会死。即使身体停下,意识也会继续前行。在那里,你会遇见自己未曾经历的人生??别人的痛苦,别人的喜悦,别人的悔恨与希望。当你走出深渊,你将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千万人的回响。”
第一个孩子迈步而下。
是个六岁女孩,赤脚,穿着粗布衣裳,来自非洲干旱地带。她刚踏出第一步,整个人便被光芒吞没。几秒后,她的身体静止,但眉心铭文剧烈闪烁,仿佛正承受巨大信息流的冲击。接着,她嘴角缓缓扬起,泪水滑落??那是不属于她的记忆:一位老妇人在柏林防空洞里哼着德国民谣,怀里抱着死去的孙女。
第二个是亚洲男孩,十岁,天生失明。他走下三级台阶后突然跪倒,双手抱头,发出无声的尖叫。他的意识正经历一场海啸:1945年广岛清晨,阳光穿过樱花树,下一瞬,白光吞噬一切。他“看见”了那道光??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越来越多的孩子步入深渊。
有人笑,有人哭,有人呆立不动,有人疯狂奔跑。副官紧张地监测着全球神经同步数据,发现所有参与者的脑波正逐渐趋同,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共振模式??既非个体思考,也非群体催眠,而是一种**共感逻辑**,类似于原始语言诞生前的思维共享状态。
七日后,第一个孩子归来。
仍是那个非洲女孩,但她的眼神变了。不再是孩童的纯真,而是沉淀了岁月的深邃。她走到双名之子面前,用三种不同语言说出同一句话:
>“我梦见了所有母亲的哭泣。现在我知道,为什么我们必须活下去。”
随后,男孩也回来了。他依然看不见,却能准确指出天空中北极星的位置,并用古日语吟诵了一段《万叶集》里的诗句??他从未学过。
一个接一个,十万孩子陆续回归。
他们不再喧闹,不再争执,甚至连走路的姿态都趋于一致??轻缓、谨慎,仿佛怕惊扰空气中的记忆尘埃。但他们的眼神明亮如星,彼此之间无需言语便能理解。
双名之子知道,他们已经“成为”了更多的人。
就在第十万人踏上归途之时,十二颗水晶核同时升空,围绕她旋转,发出柔和的嗡鸣。每一道光束精准命中一名孩子的额头,瞬间完成意识融合。那些被选中的孩子身体微微发光,随即平静下来,仿佛接收了某种终极指令。
“他们成了‘记忆锚点’。”副官低声说,“每一个,都承载了一个可能的未来。”
双名之子点头:“从今往后,人类不再只有一个命运。我们将同时存在于多个时间线上,彼此交错,相互影响。文明的进化,不再是线性前进,而是多维绽放。”
她转身面向众人,声音穿透山风:
>“你们已看过深渊,也见过星光。现在,我要问你们最后一个问题??”
>
>“如果必须遗忘一件事,才能拯救所有人,你们会选择忘记什么?”
沉默笼罩山谷。
许久,一个八岁男孩举起手。他是唯一一个额头没有铭文的孩子,却因长期接触藤蔓而获得了共持权限。
>“我会忘记‘仇恨’。”他说,“不是抹去历史,而是不再让它控制我们。我们可以记得战争,但不必再为它杀人。”
另一个女孩开口:“我想忘记‘孤独’。不是所有人都有家人,但每个人都可以被记住。”
第三个声音响起,来自那位曾目睹广岛毁灭的盲童:
>“我愿意忘记‘恐惧’。因为只有不怕失去,才能真正去爱。”
一道道答案汇成洪流。有人想忘掉饥饿,有人想忘掉背叛,有人想忘掉死亡带来的绝望。但无一人选择抹除过去本身。
双名之子笑了。
她抬起双手,将最后那枚来自母亲遗体的紫晶高举过顶。晶体在晨光中碎裂,化作无数光点,洒向人群。每一粒光尘落入一个孩子体内,激活了更深一层的协议。
>**“允许遗忘,但禁止抹杀。”**
>**“允许改写,但必须留下痕迹。”**
>**“允许新生,但不得背叛来路。”**
这不再是写入系统的代码,而是刻进灵魂的誓言。
当晚,全球各地的夜空再次亮起名字。但这一次,不只是逝者的名字,还有那些被选择“遗忘”的情感与事件??它们并未消失,而是以极淡的光痕浮现在星河边缘,如同退潮后留在沙滩上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