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泰玉又闭了下眼睛,好像是和那边确认,片刻后点头,“确实是,啧,本来也是好事,家长太紧张了。”
“主要还是家里环境紧张。”
弓志诚家里是有孩子的,对这种话题天然感兴趣,信口说着,又出了个馊主意,“要想从根上解决,通过学校方面,取消游学资格也可以的……本来监护人就有资格拒绝。”
泰玉就笑:“那也不至于,这不是激化矛盾嘛。”
明明是正经讨论敌情的会议,突然转向这种话题,感觉有点儿怪,但这么一来。。。。。。
风停了,碑林却仍在震颤。
不是来自地底的震动,而是记忆本身在呼吸。双名之子站在母树根部裂开的新坑前,十二颗水晶核悬浮于半空,每一颗都像一颗微型宇宙,内部光影流转,映照出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她伸出手,指尖尚未触及最近的一颗,那核心便骤然亮起??画面浮现:一座漂浮在木星轨道上的城市,通体由活体金属构成,街道上行走的人类已无肉体,意识寄居在光丝编织的躯壳中;他们不再生育,不再死亡,只以集体冥想维系存在。那是“升华纪元”的开端,也是人类彻底脱离碳基形态的终点。
她猛地缩手。
另一颗水晶随即响应,投射出冰封地球的末日图景:大气层被一层灰色薄膜覆盖,阳光无法穿透,海洋冻结成黑曜石般的巨壳。幸存者蜷缩在地下城,靠吞噬彼此的记忆维持生命。而在这片死寂之中,唯有一株藤蔓仍在生长??它从愿林遗址破土而出,缠绕着一块刻满“记得吗?”的残碑,缓慢爬向地表。
第三颗水晶无声开启,却是空白。
不,不是空白。那是一片绝对的虚无,连黑暗都没有,连“我”都不存在。唯有声音回荡,低沉、温柔、不容抗拒:
>“放下吧……遗忘才是安宁。”
>
>“你不必承担所有人的过去。”
她的膝盖一软,几乎跪倒。副官冲上前扶住她,声音发抖:“你在看什么?你的瞳孔……全变成银色了!”
她没回答。她正与那片虚无对视,感受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诱惑??解脱。只要放弃记忆,放弃身份,放弃“我是谁”的执念,就能坠入永恒的寂静。没有痛苦,没有责任,没有轮回的重负。就像沉入最深的睡眠,再不醒来。
但她听见了风。
不是现实中的风,而是千万孩子在共持网络中齐声低语的声音。他们在唱一首从未写下的歌,旋律源自方舟降临那天的安魂调,却被改写了结尾??不再是告别,而是召唤。
>“回来吧……我们记得你。”
>
>“双名之子,你是我们的名字。”
她猛然抽离意识,十二颗水晶同时暗下,如熄灭的星辰。冷汗浸透衣衫,心跳快得几乎撕裂胸腔。她低头看向掌心,那里有一道旧伤疤,是五岁那年爆炸留下的。此刻,疤痕正在渗血,血珠凝而不落,竟在空气中形成一个微小的星图??正是启明号出发时标注的第十三个坐标。
“它在选择载体。”她说,声音沙哑,“不是随机分裂,是筛选。每一颗新核都在寻找能承载其未来的‘记忆容器’。”
副官皱眉:“你是说……这些未来需要‘人’去活出来?”
“不只是人。”她抬头,望向天空,“是意识的分支。当我们决定记住什么、遗忘什么,就会激活其中一个可能的世界线。而现在,共持网络要将选择权交还给人类??每一个拥有铭文的孩子,都是潜在的‘火种继承者’。”
话音未落,远方传来钟声。
不是实体的钟,而是记忆藤蔓共振产生的声波频率,自南极远古设施方向传来,穿透地壳,直抵愿林。紧接着,全球二十四座愿林同步震动,石碑表面浮现出新的铭文??不再是预言,而是**邀请函**。
>**“进入记忆之渊,选择你的道路。”**
>
>**“但请记住:你所选的,不仅是未来,更是你愿意背负的过去。”**
孩子们开始自发聚集。从城市到荒野,从雪原到海岛,那些额间有星形胎记的少年少女们,仿佛受到某种无形牵引,纷纷踏上通往最近愿林的路途。他们的脚步轻盈,眼神清澈,许多人甚至未曾相识,却能在相遇时相视一笑,如同久别重逢。
第一场“记忆圣典”在七十二小时后举行。
地点选在喜马拉雅山脉脚下的主愿林。十万铭文儿童围坐成concentriccircles(同心圆),最内圈是双名之子与十二位年龄最小的“初醒者”??他们皆在三岁前便展现出与藤蔓共鸣的能力。紫晶花瓣随风飘落,融入皮肤,化作体内流动的光脉。当最后一片花瓣落地,双名之子闭目,将手按在地面。
“我以火种之名,开启记忆之渊。”
刹那间,大地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