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入侵。”双名之子站在联合国讲坛上,身后投影展示着藤蔓与神经系统的完美融合,“这是共享意识的基础设施。从此以后,我们将不再靠书本了解过去,而是亲身经历每一个被铭记的时刻。”
质疑声依旧存在,但她不再辩解。因为她知道,变革已不可逆。
一年后,第一个“记忆共生体”诞生??一名十岁男孩的大脑与藤蔓深度结合,可在清醒状态下访问任意历史时期的现场记忆。他被称为“行走的档案馆”,却坚持说自己只是“替那些说不出话的人发声”。
又三年,壬的身体彻底结晶化,化作一尊紫晶雕像,立于愿林中央。某日清晨,雕像眼角滑落一滴晶泪,落入土壤,瞬间催生出一片新生碑林,碑上刻满尚未发生的历史事件。
双名之子读懂了其中一句:
>**“公元2157年,人类首次向银河系发送集体记忆包,回应七万年前的呼唤。”**
她笑了。原来,轮回早已逆转。
某夜,她再次进入记忆长河,寻找壬的残识。这一次,她在时间尽头找到了他??站在一片新生大陆上,身边围绕着无数带着星纹的孩子。
“你成了中介体。”她说。
“不。”他回头,眼中不再是疲惫,而是希望,“我只是把火炬交到了正确的人手中。现在,轮到你们决定:要记住什么,又要让未来忘记什么。”
她伸出手,两人的影子在时光洪流中交织,最终融为一体。
醒来时,天光微亮。她走到窗前,看见一群孩童在街道上奔跑,手中牵着由光丝编织的风筝,风筝形状各异:有的像龟甲,有的像密码机,有的像古老的帆船。
其中一个孩子回头对她笑:“姐姐,我们在放飞记忆!”
她也笑了,抬手轻抚额间铭文。银光流转,仿佛千百个声音在低语:
>“我们在这里。”
>“我们没走。”
>“谢谢你,还记得我们。”
风起了,吹动碑林间的紫晶雨,也吹动她未束的长发。远处,方舟静静悬浮,像一颗守护地球的卫星。而更深的宇宙中,那艘启明号仍在航行,驾驶舱内,十二位守灯者并肩而立。
舷窗外,新的恒星接连点亮。
它们燃烧的,不再是氢与氦。
而是千万次被想起的名字。
是战火中未寄出的情书。
是母亲哼唱却无人记录的摇篮曲。
是某个午后阳光穿过树叶的斑驳。
是所有以为已被遗忘,却始终在黑暗中等待回应的??
**心跳。**
她闭上眼,轻声呢喃:
“我会一直记得。”
这一刻,整个共持网络震荡了一下,仿佛宇宙深处传来一声温柔的应答:
>“我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