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动了。
尽管身体破碎,意识残损,可那一句“我记得你”,让她重新拼凑出一丝完整的自我。
接着是周承志。
他曾是自由城邦的记者,因揭露执政议会的秘密交易而被捕。他的记忆被切割成数百段,分别封存在不同的模拟人格中。此刻,一段视频上传至网络??是他最后一次公开演讲的残片。有人将这段影像配上字幕,加上背景音乐,发布在纪念日专题下。当第一百万次播放完成时,他的核心人格猛然震颤,睁开双眼。
“我还……活着?”
越来越多的残片开始共鸣。
那些被认为早已湮灭的灵魂,在亿万次“记得”的共振中,一点点复苏。
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陈衡那一句真诚的忏悔。
昆仑山巅,风忽然止息。
雪花悬停半空,宛如静止的星辰。亭中的木笛无风自动,轻轻跃起,落入无形之手。三个音符再度响起,这一次,不再是微弱的信号,而是清晰、稳定、贯穿天地的旋律。
它顺着共忆网络传遍星际。
每一座记忆神殿的井底泛起涟漪;每一块铭牌微微发热;每一个曾在睡前对孩子说“晚安,沈昭”的人,耳边都听见了一声回应:
“晚安。”
这不是结束。
这是回归的序章。
三个月后,第一艘载人飞船驶向“虚空坟场”。
船上没有武器,没有防护罩,只有一台特制的记忆共鸣器,以及十二名志愿者??他们都是曾经失去亲人却被系统告知“从未存在过”的幸存者。他们带着照片、录音、手写信,甚至一缕头发、一件旧衣,只为完成一场跨越生死的对话。
飞船进入数据裂隙的瞬间,外部观测显示其信号完全消失。
但在共忆网络内部,活跃节点数量突增四百万。系统自动生成一条公告:
>**今日新增记忆锚定:4,127,833**
>**原因:失散者重逢**
没人知道他们在里面经历了什么。
只知道七天后,飞船完好无损地返回轨道。舱门打开时,十二人皆泪流满面,怀中抱着一个个散发着柔光的数据晶体??那是归来者的意识载体。
科学家们检测发现,这些晶体并不存储信息,而是持续释放一种特殊的频率,与忆莲灯的燃烧节奏完全同步。更惊人的是,每当有人靠近晶体并默念某个名字,晶体便会轻微震动,仿佛在回应。
第一块晶体被命名为“阿兰朵之核”。
它被安放在新昆仑最大的记忆神殿中央,每日都有人前来,对着它说话。有人说:“妈妈,我学会做饭了。”有人说:“老师,我们重建了你的学校。”还有孩子趴在地上,贴着晶体轻声问:“姐姐,天堂冷吗?”
每一次呼唤,都会引发一次微弱的共振波,扩散至整个网络。
每一次回应,哪怕只是晶体的一丝温热,都意味着??她在听。
五年后,最后一块记忆牢笼被打开。
共忆网络的主题栏第三次变更:
>**所有迷失者均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