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6章
“邓大哥说他爹要找老伴可以,就直接搬到对方家里去住,每个月给他五百块钱生活费。”
“那女方怕是不同意了。”
“对呀,那老太太不是我们镇上的,说是来镇上帮她闺女带孩子,一来二去就看对了眼。”
“恐怕是看中了邓大爷是通安村村民的身份。”
“差不多吧。”杜红英笑道:“人与人就是这样的吧,没点利用价值谁会看你一个糟老头子一眼呢。”
通安村村民每人每年都要分好几千的分红,这笔钱放在普通老太太面前就是一笔巨款了。
“最后没干成吗?”
“邓大爷闹死闹活的找村里,找镇上评干部,说儿女不孝顺。”
“基层的干部工作不好做。”
清官难断家务事儿,更何况是这种事儿。
公说公有理,儿说儿有理,总而言之,大家都是正确的。
“闹得可凶了,还断绝了父子关系了。”
然后邓大爷得愿以偿,把那老伴带回了通安村。
但是因为儿子怕他把家里的房子都败光了,就把户口簿和身份证给他藏了,两人没法扯证,老太太的户口就迁不过来,也分不到红。
“结果你猜怎么着?”
“两人合不来,吵架了?”文菊发挥她的想象,觉得大致情况就是这样,不管年纪多大,热恋之中都能忍让。时间一久再添加了柴米油盐的味道,估计就是一地鸡毛了。
“不吵架,人家恩爱得很。”
“哈?”
也对,黄昏恋也是恋!
“那老太太说自己没有分红,又执意要跟着邓大爷没名没份的,儿女们不同意,也不愿意供养她了。”杜红英想着听到的八卦自己先笑了起来:“老太太勤快得很,知道村里在招扫公路的人,她跑去报了名,倒也是一个精干的人就被录用了。”
“然后现在老太太每天天一亮就去扫马路,钟大爷煮好早饭就喊:淑芬,回来吃早饭了。”
文菊愣了一下。
“所以,邓大爷娶了这个叫淑芬的老太太,从只会煮面条变成了什么都会煮的贤夫了?”
“可不,就是这样的。”
“我只猜到了故事的开头,没猜到故事的结尾啊!”
文菊感慨万千,老年人的故事还真是精彩。
“还有呢,八十二岁的邓大爷天天下午拿了扫帚跟着他的淑芬一起扫马路。”杜红英道:“连村里的干部都担心,给邓大爷的儿女打电话让他们劝劝,毕竟年纪一大把了,这要是出点什么事儿算谁的?”
“呵呵,看来,邓大爷这第二春是真正找好的,人也精神了,饭也会煮了,甚至都能帮忙扫地挣钱了。”
“可不,村里人谁不说这事儿。”
杜红英摇头叹息:“都说邓大娘欠着邓大爷的;邓大爷欠着这个叫淑芬的,一物降一物的,真是说都说不清楚。”
为他生儿育女的老伴一辈子都没吃上他煮的一口可口的饭菜全是在享受着老伴的伺候,而半路夫妻淑芬却得到了他全部的呵护和宠爱。
这算怎么一回事儿呢?
村里的妇人们一直都在说这事儿,很多人从中也看淡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