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5章
“请五十八号到三号柜台办理。”
姐妹俩聊着听,突然听到了喊号声。
“姐,你是五十八号,快去,快去。”
“好,一起去听听。”
杜红英问了一下拆迁赔偿情况。
来之前她也找人问了一个大概,这一个片区的标准大抵就是这样子的。
“这位女士你好,你请看一下这个拆迁赔偿条件,若是没有异议请签字确认。”
杜红英看了一下协议,倒也看不出什么问题来。
“这样吧,你先办别人的手续,我上了年纪了眼睛不太好,我得去找一个老花镜戴着慢慢再看看。”
事实上,杜红英是要将这个协议拍了照,然后用彩信发给了律师。
“姐,他们这个协议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文菊自己也研究过里面的内容:“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我们没注意的坑。”
“这个很简单,看不明白的时候就找律师。”
杜红英发完彩信道:“走,我们去吃午饭。”
“好,姐,今天我请你。”
“行,你请。”
文菊抿嘴笑了。
其实,杜家人对她的这份恩情岂是请一两顿饭就能还清的。
但是请了这一顿饭她心里更舒心一些,杜红英对她的帮衬她铭记在心。
“姐,我昨天给娘打电话,听娘说话的声音中气足足的,她说她一顿还能吃满满一碗饭,味口还不错。”
“嗯,老太太这两年在山庄过得还蛮愉快的。”杜红英感慨道:“最难的是爹生病她照顾那两年,劳心劳力的,整个人明显的老了几岁。”
“是啊,照顾病人真的是很辛苦的事儿。”文菊道:“娘把爹照顾得很好,都说老来夫妻少来伴,这话不假。”
“那得看是什么样的伴。”杜红英笑道:“有些伴就靠不上。”
村里邓家老老少少的男人一个个都是甩手掌柜,从来不下厨做一顿饭。
邓大婶生病了邓大叔都还要等着她做饭,要不然大家都得饿肚子。
冬梅娘就说过,若是邓大婶走在前面邓大爷还要造孽。
结果,被娘说中了,邓大婶去年冬天走了,邓大爷自己依然不会做饭,儿女都在外面,他就天天煮面条吃,一个冬天就把自己吃成了面条一样细。
没办法,他儿子就只好在镇上租了一间屋子,让他一日三餐在楼下的小餐馆吃,然后自己回去结算。
这样子已经算很孝顺了吧?
结果,邓大爷又闹妖娥子了:他要找一个老伴。
“都八十二岁的老头子了,还找了一个六十四岁的老伴,老伴还提了要求,要把户口办到通安村,要住他家的房子,以后每年村上的分红要给她。。。。。。”
“呵呵,年轻人都不敢提的要求,她倒是聪明。”
“可不,邓家儿女自然不愿意,就说你一个老爷子能吃多少,年轻人供养他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找个老太太回来干啥呢?这不是纯粹的添负担吗?”
“最后呢?”
文菊觉得村里的八卦真正是很接地气,也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