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天的高强度专题会议,像两块巨石投入平静(或者说死寂)的湖面,在青云县官场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回响。农业产业化构想和庞大的修路计划,迅速成为县委县政府大院乃至各个局委办私下议论的焦点。赞扬者有之,认为新县长有魄力,敢想敢干,给沉闷的青云县带来了新气象。怀疑观望者更多,觉得这些计划过于理想化,脱离青云县实际,最终很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折腾一番后不了了之。而明确的阻力,则首先在县委常委会上,露出了水面。周四下午,是例行常委会。在研究了几个常规议题后,马胜才书记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看似随意地提到了这两天政府那边推动的两项工作。“最近啊,致远同志干劲很足,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道路交通改善的一系列构想,很有想法,也体现了致远同志为民办事的热情和决心。”他开场先定了调子,是“肯定”和“表扬”。但话锋随即一转:“不过啊,同志们,我们做工作,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特别是我们青云县,底子薄,基础差,经不起太大的折腾。有些事,愿望是好的,但还是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可能性,要稳妥,要循序渐进。”他虽然没有直接点名反对,但“脚踏实地”、“经不起折腾”、“稳妥”、“循序渐进”这些词,清晰地表达了他的态度——他不支持这种大刀阔斧、看似激进的改革。常务副县长刘国栋紧接着发言,他说的更具体一些:“林县长的农业构想,方向是对的。但是,调整农业结构,涉及千家万户,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土地流转,会不会引发新的矛盾?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万一失败了,农民承受不起损失,到时候群体性事件怎么处理?还有修路,想法很好,可钱从哪里来?向上争取,竞争激烈;ppp模式,我们没经验,哪个企业愿意来投资?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需要慎重评估风险。”组织部长孙建国的话则更值得玩味:“我们任用干部,既要看能力,也要看稳定性。有些同志新到一个地方,急于出成绩,心情可以理解,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尊重客观规律,更要维护班子的团结和工作的连续性。”他的话,隐隐指向我可能为了“政绩”而搞“新官上任三把火”,破坏了原有的“团结”和“连续性”。其他几位常委,有的附和马胜才的观点,强调稳妥;有的则保持沉默,不明确表态。会场的氛围,变得有些微妙和压抑。我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我知道,这是必然要面对的。马胜才作为县委书记,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他的态度至关重要。而他显然对我这种“另起炉灶”、可能打破现有权力平衡和工作节奏的做法,心存疑虑甚至抵触。刘国栋作为常务副县长,我的副手,他的担忧部分出于工作实际,但恐怕也夹杂着对我这个“空降兵”快速打开局面可能影响他地位的忌惮。孙建国的发言,则带着组织系统特有的含蓄和警示意味。等他们都说得差不多了,我才放下手中的笔,平静地开口:“感谢马书记和各位同志提出的宝贵意见。大家提到的困难、风险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都非常中肯,也是我们政府在推进具体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的。”我先肯定了他们的部分观点,这是为了缓和气氛,表明我并非听不进不同意见。然后,我话锋一转,语气依然平和,但分量加重:“但是,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存在困难和风险,就选择不作为,就选择安于现状。青云县的现状是什么?是财政枯竭,是民生困苦,是发展停滞!如果我们继续‘稳妥’下去,‘循序渐进’下去,结果只能是差距越拉越大,问题越积越多,老百姓的信心越来越丧失!”我看向马胜才:“马书记,您强调脚踏实地,我非常赞同。我们提出的农业示范区和云山路改造,就是脚踏实地、寻找突破口的具体举措,而不是好高骛远。试点,就是为了控制风险,积累经验。”我又看向刘国栋:“刘县长担心的群体性事件和资金问题,正是需要我们政府去精细化管理、去创新破解的课题。不能因为怕出事,就不干事。至于资金,正是因为常规渠道走不通,我们才要更有力地去争取,更大胆地去探索新模式!”最后,我环视所有常委,郑重地说:“我理解大家求稳怕乱的心情。但我始终认为,最大的风险是不发展的风险,最大的不稳定是民心的不稳定!省委派我到青云县来,不是让我来守摊子的,是让我来和大家一起,想办法改变落后面貌的!这项工作,困难再大,风险再高,只要符合青云县长远发展和老百姓的根本利益,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在这个问题上,县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也是一致的!”,!我没有退缩,也没有激烈争吵,而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清晰地表达了政府的决心和立场。我把问题提升到了“民心”和“省委期望”的高度。马胜才深深地看了我一眼,眼神复杂。他可能没想到我会如此坚持,而且句句在理,让他难以直接反驳。他沉吟了片刻,脸上重新露出那种圆滑的笑容:“致远同志的决心和担当,令人敬佩啊!既然政府这边考虑得这么周全,那县委就支持你们先搞试点嘛!不过,一定要控制范围,稳妥推进,及时汇报。总之,团结稳定是大局,出了问题,我们谁都负不起这个责任啊!”他再次强调了“团结稳定”和“责任”,算是为这次交锋画上了一个句号。他没有明确反对,但也没有全力支持,留下了一个“出了问题你负责”的潜台词。散会后,我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心情并不轻松。班子的阻力,比我预想的来得更快,也更直接。这仅仅是开始,随着工作的深入,触及的利益更深,阻力会更大。但我知道,这一关必须过。在青云县这片土地上,温和的改良主义行不通,必须要有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冲破阻力的魄力。回到办公室,我站在窗前,看着楼下院子里那几棵在寒风中挺立的老槐树。它们的根系,一定在泥土深处遇到了无数的石块和硬土,但它们依然顽强地向上生长。而我,也需要像这些老槐树一样,将根须更深地扎进青云县的土壤,同时,要有顶开头上巨石、迎接阳光的勇气和力量。班子的阻力,是压力,也是动力。它让我更加清醒,也让我更加坚定。:()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