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下室走出,见关文湖和郑小龙愁眉苦脸,张先生便开车带他们去了自己的麵馆。
还不到十一点,屋里没几桌客人。
郑小龙翘著二郎腿,低著头沉思良久。
“实在不行,咱在纽约把外景拍完?內景回国拍,应该能省下不少钱。”
“不行。”
关文湖从张先生手中接过一碗冒著热气的牛肉麵,放在郑小龙面前。
“国內的生活条件和纽约差距太大了,完全拍不出这儿的感觉。”
“这不是没办法么!完全按照规定,没有四五个月根本拍不完。”
他刚想挑起一口麵条,忽然心烦意乱又扔回碗里。
“那成本要翻一倍了,就算有人投资,咱也不可能回本儿。”
“不行就偷拍。”
“怎么偷拍?”
关文湖喝了一大口麵汤,竖起大拇指夸讚了张先生。
“拍外景也別布光了,就用自然光。再去租两个小点的机器,发挥咱们的传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自然光……能行吗?”
“试试不就知道了。本来咱也不是给纽约拍风光宣传片的,自然光拍出来灰濛濛的,压抑沉闷,更有种地狱的感觉。”
关文湖指著窗外,远处的高楼大厦遮蔽了天际。
“在这么一个梦幻的地方,拍出灰濛濛的影调,你不觉得很符合整部片子的气质吗?”
郑小龙闷头吃麵。
虽然暂时不能想像出关文湖描绘的画面,但毕竟这是个拿过金棕櫚的导演,或许对影调有独特的见解。
况且,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张先生在店里转了几圈,正巧来了位熟客。
“还是一碗牛肉麵,不要辣?”
“加一份牛肉吧,昨天拿到了一笔稿费。”那人说话温温吞吞,慢得让人著急。
张先生一愣:“你是作家?”
“和你讲过,我是学电影的。”
“来来来,带你见个人。”
那人出现在关文湖面前,两个人同时一愣。
眼前这个面目憔悴,头髮潦草,端著一碗牛肉麵的人,正是黎安。
黎安见到关文湖后满脸震惊。
他在电视上看到过,关文湖在坎城领奖时的录像。
蹉跎半生,人到中年才有机会执导人生的第一部影片。儘管在金马奖入围了最佳导演,但依旧在电影圈外徘徊。
当黎安还在修改写了五六年的剧本,关文湖这个比他年轻几岁的导演,居然凭藉电影处女作摘得金棕櫚。
黎安说不出心里的滋味。
既羡慕,又嫉妒,甚至下意识想去看看这部电影,想挑出许多毛病证明自己的能力远在他之上。
但关文湖狂妄的获奖感言,让黎安放弃了这个想法。
他心想,做导演就该有这样的气魄。
黎安尷尬笑了笑,“关导演,是你吗?”
“你好,我是关文湖。”
说著,关文湖收拾下桌面,帮黎安把碗接过来放在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