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禁睡区 > 第188章 吃完这顿该我送了(第1页)

第188章 吃完这顿该我送了(第1页)

那个名字,像一枚生了锈的钉子,扎进记忆的深处。清明。雾气像一层薄薄的尸布,笼罩着通往乡下的破旧公路。陈三皮请了三天假,老板娘什么也没问,只是往他包里塞了两个还烫手的茶叶蛋。长途客车在坑洼的路面上颠簸,每一次震动,都像是要把他身体里那些不属于“陈三皮”的东西给抖落出去。他靠着冰冷的车窗,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早已废弃的田野和坍塌的农舍,一种被世界遗忘的错觉,竟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村庄比他记忆中更加荒芜。禁睡时代像一场无声的瘟疫,带走了大部分青壮年,只留下走不动的老人和一些懵懂的孩子。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衰败的、混杂着潮湿泥土与腐烂草木的气息。村口那间低矮的土坯小屋,却亮着一盏昏黄的灯。那盏灯的位置,他再熟悉不过。母亲生前,每晚都会坐在那里,一边纳鞋底,一边等他从镇上打工回来。灯光穿过积着灰尘的窗棂,在门前的泥地上投下一小片温暖的光晕,像一个固执的坐标,标记着“家”的方向。陈三皮的脚步凝固在原地,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连呼吸都变得滞涩。他知道屋里不可能有人。母亲早已在“禁睡”初期的混乱中病逝,他甚至没能见上最后一面。他推开那扇虚掩的、发出吱呀悲鸣的木门。屋子里陈设简单,一张八仙桌,两条长凳,一切都蒙着薄薄的灰。唯有桌子中央,被仔细地擦出了一圈干净的圆形,上面摆着一只豁了口的粗瓷碗。碗里,是已经冷透的腊肉炒饭,腊肉切得薄如蝉翼,米粒颗颗分明,是他最熟悉的味道。碗下压着一张泛黄的纸条,是那种小学生作业本上撕下来的,边缘还带着毛刺。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像是用尽了全身力气才写成:“儿子,妈知道你没死。饭我每天都做,你不吃,我就一直做。”没有落款,也不需要落款。陈三皮喉头滚动了一下,像吞下了一块烧红的炭。他没有流泪,只是眼眶红得吓人。他默默走到积满蛛网的灶台前,熟练地生火,架锅,将那碗冷饭倒进去。锅铲与铁锅碰撞,发出清脆而寂寞的声响。他没有去探究这碗饭的来历,不去分析这是亡魂的执念,还是某种高维存在的投影。在这一刻,他选择相信。他将热好的饭重新盛回碗里,坐在母亲常坐的那条长凳上,一口,一口,仔仔细生前,他从未觉得这碗饭有什么特别。直到此刻,每一粒米都像滚烫的铁砂,灼烧着他的食道,也熨帖着他那颗早已千疮百孔的心。窗外,田埂的阴影里,几个穿着打补丁衣服的孩子正悄悄探出脑袋张望。他们手里紧紧攥着几张用蜡笔画的、粗糙的传单,上面稚嫩的字迹写着:“寻厨师:奶奶想吃小时候的南瓜饼。”司空玥找到陈三皮的时候,他正蹲在村后那条早已干涸见底的河边,用刺骨的井水搓洗着一件满是油污的工服。他的动作笨拙而生硬,显然从没做过这些。那双曾引动风雷、敕令鬼神的手,此刻被冻得通红,指节上裂开了几道细小的口子。“全球确认活跃的‘夜炊’灶台,已达三千七百二十一处。没有任何一处,受控于官方、资本或任何民间组织。”司空玥站在他身后,声音清冷,打破了村庄的死寂。她递上一份用防水纸打印的报告,标题是《夜炊纪要》。她本准备了无数套说辞,想劝他回归,去引导这股自发形成的力量,去成为新秩序的核心。然而,看着他佝偻的背影,那些话却一句也说不出口。陈三皮没有回头,也没有接那份报告。他只是摇了摇头,慢慢地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一张被汗水浸透、折叠得起了毛边的订单纸。纸张已经脆化,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如昨,像是用刀刻上去的。那是当年,他获得“幽冥食录”后,系统派发的第一单。【订单类型】:临终慰藉【收件人】:饿鬼道流浪魂【地址】:城南桥洞,第三个桥墩下【备注】:我好饿。“我现在,接不了系统的单了。”他的声音沙哑,像是从生锈的铁管里挤出来,“可那天,我没来得及送到。那人……可能还在等。”司空玥怔住了。她看着那张皱巴巴的订单,忽然明白了陈三皮所有行为的逻辑原点。他不是在逃避成为神,而是在回归做“人”——一个没能完成自己第一份工作,对此耿耿于怀的,普通外卖员。当晚,陈三皮没有回村里的小屋。他独自一人回到了那座位于城市边缘的、废弃的城南桥洞。这里比他记忆中更加破败,空气中飘浮着垃圾腐败的酸臭和若有若无的死亡气息。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他走到第三个桥墩下,点燃一盏从村里借来的老式煤油灯,昏黄的火光在潮湿的墙壁上投下摇曳的影子。他架起一口小锅,锅里只有一捧从村里带来的米。没有菜,没有肉,甚至没有盐。他用几块捡来的木板生了火,沉默地将米熬成一锅稀粥。粥快熟的时候,米香开始在阴冷的空间里弥漫。他拿起司空玥留下的那份《夜炊纪要》,撕下印着密密麻麻数据的第一页,毫不犹豫地揉成一团,扔进了锅里。“书不能当饭吃。”他对着翻滚的粥水平静地说道,像是在对一个看不见的客人解释,“但有些事,总得有人记得。”话音落下的瞬间,桥洞外呼啸的夜风,忽然停了。锅里,那团纸在滚沸的米汤中缓缓舒展,油墨褪去,化为乌有。而平静下来的水面倒影中,竟模模糊糊地浮现出一张扭曲而痛苦的脸庞。那张脸没有五官,只有一个黑洞般的嘴巴在无声地张合,像是在诉说着千百年的饥饿。这一次,那嘴唇微微动了,一个微弱到几乎无法分辨的音节,穿透了现实与虚无的界限,传入陈三皮的耳中。“……谢……谢……”陈三皮没有抬头,甚至没有看那倒影一眼。他只是将那锅粥推到桥墩的角落里,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下次来早点。”他淡淡地说,“我不常来了。”远处,阴影里,司空玥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她手中那枚家传的、用以感知异常能量的玉镯碎片,此刻正散发出灼人的高温。她瞬间意识到,那不是鬼,也不是神。那是某种庞大的、无意识的集体意念,因为一个最微小的愿望被满足,而产生的短暂凝聚——那个所谓的“饿鬼”,或许是这座城市里,成千上万个未曾被安抚、未曾被记住的亡魂,最原始的饥饿投影。一个念头像闪电般击中了她。她转身,不顾一切地向村庄跑去。她敲开了村里每一户还亮着灯的门,召集了所有留守的老人和尚能写字的孩子。她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是教他们在一张张粗糙的纸上,写下自己唯一能做的、也最拿手的一道菜,贴在村口的路灯杆上。“我能做……韭菜盒子。”“我会……煮红薯糖水。”“南瓜饼……”三日后,城南桥洞前,多了一个用废旧木板和油布搭起的简易棚子。棚子下,一口半新的铁锅架在石头垒砌的灶上。旁边,挂着一块歪歪扭扭的木牌,上面用木炭写着一行字:“换饭亭——你说故事,我做饭,不收钱。”立夏。清晨的阳光第一次驱散了笼罩村庄的薄雾。陈三皮背上那个破旧的工具包,准备返程。村口,十几个孩子将他团团围住,往他怀里塞满了各种东西:还带着余温的土鸡蛋、用瓦罐装着的腌菜,还有一张用彩色蜡笔画的、写着“特级厨师证”的奖状。最小的那个女孩,用力拽着他的衣角,仰起布满灰尘的小脸,用清脆的声音问:“叔叔,你会回来吃我做的饭吗?我学会做南瓜饼了。”陈三皮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他蹲下身,摸了摸她的头,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他只是从行李最深处,取出了那枚早已报废、却被他擦拭得锃亮的外卖保温箱,打开,从里面拿出了那个铝制的“免单”饭盒。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走到“换饭亭”里,将那枚曾被无数人视为“圣物”的饭盒,轻轻地放在了那口崭新的灶台上。一缕阳光恰好从油布的缝隙中洒下,金属的盒身反射出一道明亮的光斑,投在灶台后方的墙壁上。光影交错,恰好勾勒出四个模糊却有力的影子:轮到你了。他转过身,迎着朝阳,头也不回地向村外的公路走去。身后,亭中,一个老人颤巍巍地划燃了第一根火柴,扔进了灶膛。干燥的木柴噼啪作响,炉火初燃,锅里盛上了第一瓢清水,在晨光中开始冒出细小的气泡。不知从何处传来的一段广播残频里,老刀那冰冷而断续的电子音,在彻底消散于数据之海前,留下了最后一句在天地间回响的话语:“新版本更新完毕。发布者:人间。”:()禁睡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