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再也绷不住帝王的沉稳,靠在龙椅上放声大笑,眼底难得露出几分少年人的畅快。
“熊廷弼、孙承宗、杨涟三人,当真是朕的左膀右臂!该赏!重重地赏!”
他转头看向三个太监,语气也缓和了不少:
“你们三个也是会报喜,这消息来得正好。都下去领赏吧。”
“谢皇爷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个太监连忙跪地磕头。
待三人退下,东暖阁里的笑声渐渐消散。
朱由校拿起捷报,脸上的笑意却慢慢淡了。
辽东抄得的银钱多吗?
确实多。
但这两千万两是抄家所得,是“无源之水”。
抄完了辽东的蠹虫,往后再想靠这个填补国库,便没了门路。
而大明每年的开销何止千万?
九边军饷、漕运费用、宗室俸禄,还有各地的赈灾、水利,哪一项都得钱。
要想彻底解决财政问题,还得靠清丈田亩增加税基、推广番薯玉米提高粮产、甚至开辟新的税源,比如对海外贸易征税。
“路还长着呢。”
朱由校轻叹一声,将捷报折好放进锦盒,重新拿起案头的奏疏。
可刚翻了两本,一份夹在奏疏里的密折便映入眼帘。
封皮上写着“宣府副总兵马世龙谨奏”。
他拆开密折,目光刚扫过几行,眉头便缓缓皱了起来。
马世龙在密折中说,自蓟镇、辽东接连掀起整顿风暴,宣大各镇的将领人人自危。
总兵官夜里睡不着觉,担心自己早年的贪腐旧事被翻出来。
游击、参将更是互相猜忌,生怕有人被查后攀咬自己。
更有甚者,已经有小旗官偷偷联络旧部,若是朝廷再这么查下去,恐生哗变。
朱由校靠在龙椅上,手指捏着密折的一角,眼神闪烁。
宣大是九边重镇,北接蒙古,西连陕甘,若是这里的将领人心惶惶,甚至引发兵变,后果不堪设想。
“整顿是要继续,可操之过急,反而会出乱子。”
辽东抄家的喜色,很快就在朱由校脸上散去了。
得想个办法,稳住这些人的心。
真要弄得九边暴动,那要平定这暴动,一千万两恐怕都打不住。
ps:
要查的资料有点多。
另外,8400字大章!
求订阅!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