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皇明 > 第413章 诸堡联动抄家巨富(第4页)

第413章 诸堡联动抄家巨富(第4页)

杨涟也终于是到达广宁城了。

中原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习俗,上巳节本是祓禊祈福、踏青饮宴的日子。

广宁城里,半数百姓是早年从山东、河南迁来的,自然把这习俗带了过来。

城东南的女儿河沿岸,早已搭起了数十顶青布帐篷,有权有势的官员、乡绅聚在帐内,案上摆着熏肉、果脯、辽东烧刀子,丝竹声顺着河风飘得老远。

郊外的官道上,穿着新衣的妇人带着孩子放风筝,摊贩们吆喝着卖人、风车,连空气里都飘着甜香,一派热闹景象。

可这热闹,却只属于这些官绅。

杨涟勒住马缰,目光扫过城门附近的流民窟。

数百间茅草屋歪歪斜斜地靠在城墙根,屋顶漏着洞,用破席子勉强遮着。

几个衣衫褴褛的流民蜷缩在屋前,手里攥着发黑的窝头,见了明军的马队,连忙缩着身子躲开。

不远处,两个面黄肌瘦的军户正叼着草根,有气无力的守着城门。

这景象,与辽阳、沈阳的规整截然不同。

他前几日路过辽阳时,流民都已被安置在城外的新村落,分到了耕牛与种子。

沈阳的军户穿着新冬衣,脸上带着笑意,正忙着春耕。

可广宁,却还是这般模样。

“哼!”

杨涟鼻腔里发出一声冷嗤,右手不自觉地攥紧了马鞭。

“果然似锦衣卫密报所言,陛下补发的三年军饷、三万件冬衣,全被这群蠹虫贪墨了!

军户吃不饱、流民无家归,他们倒有闲心在河边饮宴游春!”

朱万良在一旁也皱起眉头,低声道:

“都堂,要不要先派人去女儿河那边看看?那些官员乡绅,说不定还在宴饮。”

“不必。”

杨涟摆了摆手,语气斩钉截铁。

“先入城,召诸将议事。等处理完正事,再让他们好好‘享受’这上巳节的滋味。”

说罢,他一挥马鞭,率先朝着广宁府衙而去。

五千明军士卒列着整齐的队伍,甲胄碰撞发出“哐当”的声响,透着几分肃杀之气,让路边的百姓都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

很快,杨涟一行便到了广宁府衙,下令召见诸将。

杨涟刚派人传下“召诸将议事”的命令,不到半个时辰,广宁巡抚王化贞、总兵官祁秉忠、副总兵孙得功、参将张存仁等人便先后到了。

王化贞穿着绯色官袍,刚一进厅,便找了个上首的位置坐下,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捋着颔下的胡须,眼神斜睨着厅门,心里满是不悦。

杨涟这几日巡访镇武堡、镇宁堡,竟没跟他这个广宁巡抚通过半句话,连文书都没递一份,这分明是不把他放在眼里!

他自天启元年任广宁巡抚以来,虽没立下大功,却也自认稳住了辽西局面,杨涟这般“越权行事”,让他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祁秉忠则站在厅中偏左的位置,面无表情,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作为元代甘肃右丞朵儿只失结的第九代孙,他虽有蒙古血统,却自幼读儒家典籍,汉化已深,连说话都带着中原士人的沉稳。

到了广宁的这一年以来,他看惯了广宁的贪腐乱象,却因兵权不及孙得功,一直无法插手。

此刻只是握着刀柄,眼神平静地望着地面,等着杨涟到来。

最是坐立难安的,莫过于孙得功与张存仁。

孙得功坐在椅子上,双手反复搓着膝盖,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前几日张秉益派人来广宁联络他,让他一起煽动兵乱,他还没来得及回信,就听说张秉益在辽阳北门被姜弼斩杀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