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越想越心惊。
若是杨涟像查蓟镇那样,在辽东掀起一场“大清洗”,先不说会不会激起将士不满,单是人心浮动,就足以让皇太极有机可乘。
万一建奴趁机反扑,辽东的战局怕是要彻底失控。
但陛下派来的人,他还能赶走不成?
熊廷弼只得先将自己的担忧,藏在心里最深处。
之后,便抛开这些情绪带着王承恩、杨涟等人进入城中。
没过多久。
开原城内的校场中央,数百个黑漆木箱整齐排列,箱盖敞开,白的银子、色彩艳丽的绸缎、精致的铠甲佩刀堆迭如山。
这是从北京、蓟镇转运而来的近二百万两赏银与各式赏物,是大明对辽东将士三战大捷的犒赏,也是皇帝朱由校对边关军民的承诺。
当然,校场上的,只是一部分赏物。
还有一部分赏赐,在辽阳的时候,就赏赐下去了。
毕竟。
辽阳明军斩杀了努尔哈赤,朱万良、孙承宗等人,也是受到重赏的。
熊廷弼此刻看着那堆积如山的赏物,眼神明亮。
当日。
兵部、户部与辽东经略府的官员们彻夜未眠,在烛火下逐一核对战功名册:
红河谷战役中抵御努尔哈赤的神机营、铁岭攻城时率先登城的死士队、攻破抚顺的先登之人……
每一份功劳都被详细记录,每一个名字都被反复确认,确保“功不遗漏,赏不虚发”。
当次日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赏功仪式正式开始。
熊廷弼身着经略使官袍,缓步走到校场中央的高台上。
司仪官手持圣旨,声音洪亮地响彻校场: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辽东经略熊廷弼,督师辽东,指挥有方,红河谷斩努尔哈赤、复铁岭、收开原,厥功甚伟。
特封东宁伯,加太子太师衔,仍领辽东经略,兼总督辽东军务、理粮饷,赐尚方剑,许便宜处置副总兵以下将官。
另赐蟒袍一袭、玉带一条、黄金百两、绸缎千匹……”
圣旨念毕,两名内侍捧着蟒袍与尚方剑,恭敬地递到熊廷弼面前。
熊廷弼双手接过,指尖触到尚方剑冰凉的剑鞘,又抚过蟒袍上绣着的金线蟒纹,突然眼眶一热。
自受命经略辽东以来,他承受着朝堂的质疑、军饷的匮乏、敌军的凶残,无数个夜晚在城头上熬过寒冬,无数次在军帐中推演战局,如今这份封赏,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辽东全体将士的肯定。
他猛地单膝跪地,高举尚方剑,声音哽咽却铿锵有力:
“臣熊廷弼,谢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尽所能,守好辽东每一寸土地,早日平定建奴,不负陛下所托!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校场上的将士们见状,也纷纷跪倒,山呼“陛下万岁”,声音震得积雪簌簌掉落,连远处的城楼都仿佛在回响。
接着,便是其他将领的封赏。
刘兴祚身着甲胄,大步上前。
他因招抚蒙古部落、协助明军夹击后金有功,被加授“提督辽东蒙古事务”衔,允许在开原设立“蒙古事务署”,可自主任免从五品以下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