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不用承担兵役,二来能让家人过得好。
可长远来看,男性出家者多了,蒙古的人口自然会减少,青壮劳动力不足,连放牧都成问题,更别提组建军队。
而寺庙会渐渐掌控各旗的牧场与财富,喇嘛阶层依赖明廷的支持,自然会成为大明在蒙古的“代理人”。
他们会在讲经时宣扬“顺从大明者得福报”,会向都护府告密那些“有异心”的部落贵族,潜移默化中,让蒙古人从“尚武”变成“顺服”。
第四步,是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封锁,让蒙古永远停留在落后的“牢笼”里。
陛下的策略里,“愚民”是关键。
严禁蒙古部落与中原进行除“互市”外的任何商贸往来,互市中只允许交易皮毛、牛羊等初级产品,严禁出售铁器、农具、丝绸等高级物资,连盐和茶叶都要定量供应,让他们始终依赖大明。
文化上更是严格,禁止蒙古人学习汉语、认识汉字,禁止与汉人通婚,甚至不许蒙古贵族子弟前往中原求学。
“让他们只知道草原的天,不知道中原的繁华,让他们觉得,大明的一切都是‘天授’,而他们只能依附”。
除此之外,还要让蒙古贵族定期进京述职,明面上是“恩宠”,实则是作为“人质”。
你的家人在京城,你的动向被监控,稍有不慎,便可能失去爵位与俸禄。
同时还鼓励贵族之间互相揭发,哪怕是捕风捉影的“异心”,只要告发,便能获得明廷的奖赏,用利益让他们互相猜忌,再也拧不成一股绳。
最后一步,也是陛下认为最“柔”却最“韧”的一招。
联姻与爵位绑定。
皇室要娶蒙古贵族女子,让蒙古部落与大明皇室有血缘联系。
陛下当时说,这一步最难,因为涉及皇室尊严,需循序渐进,但一旦做成,效果会远超刀枪。
你的外孙可能继承札萨克之位,这份血缘联系,会让蒙古贵族在“反叛”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家人。
除此之外,还要授予蒙古贵族“亲王”“郡王”“贝勒”等爵位,给予丰厚的俸禄,让他们“不用劫掠,也能过得比以前好”,用利益换取忠诚,用爵位驯化野心。
熊廷弼想到这里,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指尖的寒意顺着血脉蔓延到心口。
陛下这套策略,像一套精密的“组合拳”。
“拆骨头”(政治分化)让蒙古无力反抗,“换脑子”(宗教控制)让蒙古无心反抗,“断路子”(经济封锁)让蒙古无法反抗,最后再用“血缘与利益”(联姻与爵位)把他们牢牢绑在大明的战车上。
百余年来困扰大明的北疆问题,似乎真的能在这套策略下迎刃而解。
可这份“解”,对蒙古诸部而言,却太过残酷。
军事征服的血、政治分化的苦、宗教控制的钝、经济封锁的痛,每一步都像一把无形的刀,慢慢割掉蒙古人的骨气与力量,让他们从驰骋草原的雄鹰,变成圈养在牧场里的羔羊。
熊廷弼甚至能想象到百年后的景象:
蒙古人不再会骑马射箭,只会在固定的牧场里放牧。
他们的孩子从小听着喇嘛讲经,不知道祖先曾建立过横跨欧亚的帝国。
他们的贵族依赖大明的俸禄过活,再也不敢有“逐鹿中原”的念头。
这般景象,高效,却也冰冷。
“帝王无情啊……”
熊廷弼低声呢喃,眼中满是复杂。
他敬佩陛下的远见,能为大明除去百年边患,可一想到那套策略背后的阴狠,还是忍不住心生寒意。
陛下心中装的是大明的万里江山,装的是长治久安,却唯独没有“怜悯”二字。
但或许也只有陛下这样的人物,才能将如今烂摊子一般的大明,彻底盘活罢!
ps:
7800大章!
现在已经不是一天码一万字了,这是一天码一万五,甚至两万字了!
求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