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皇明 > 第384章 谏言新政大赏辽东(第1页)

第384章 谏言新政大赏辽东(第1页)

第384章谏言新政,大赏辽东

“陛下,新政诸策,在臣看来,皆是利国利民的良策!”

何宗彦缓缓说道:

“清丈田亩,既能充实国库税基,又能打击隐匿田产的豪强劣绅,让赋税负担归于公平;推广番薯,更是功德无量。

臣离乡入京时,曾见河南灾区百姓以番薯果腹,免于饥馑之苦,这便是新政最实在的好处!”

“至于严惩贪腐,荡涤官场积弊,让吏治渐趋清明;整顿边军、整编京营,更让大明军力重振,才有了今日辽东大捷的辉煌。

这些举措,每一项都切中大明积弊的要害,臣由衷钦佩陛下的远见与魄力!”

朱由校坐在御座上,听着何宗彦的话,脸上渐渐露出欣慰的笑容。

之前他推行新政的时候,那些言官可不是这么说的。

那些弹劾奏疏堆积如山:说清丈田亩是“扰民之举”,说推广番薯是“乱改农政”,说整顿边军是“苛待将士”。

可如今,新政的成效摆在眼前。

灾区百姓有了活路,国库税银渐增,边军打了胜仗,那些曾经反对的文官,即便嘴硬,也无法抹除这些实打实的好处,只能承认新政的价值。

何宗彦的这番话,亦是对他推行新政的肯定。

“只是,老臣以为,有些事情,做得还是太急了些。”

何宗彦话锋一转,语气依旧恭敬,却多了几分直言进谏的坦诚。

“辽东大捷固然振奋人心,可辽东连年增兵,军饷、粮草消耗巨大,大明的国库与百姓,早已不堪重负。

臣自湖北老家入京,沿途所见,不少州县民生凋敝,农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究其根本,便是赋税过重、徭役繁杂所致。

如今努尔哈赤已诛,建奴群龙无首,正是暂缓战事、与民休息的时机。

可减少辽东驻军,压缩军饷开支,让百姓能安心耕作,让地方能休养生息,待国力恢复,再图彻底平定建奴不迟。”

这番话直指新政的“急”之弊,没有丝毫回避。

朱由校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他没有打断,只是盯着何宗彦的眼睛。

何宗彦感受到帝王的目光,却并未退缩,继续说道:

“整顿吏治亦是如此。陛下严惩贪腐,本意是好,可操之过急,却容易引发官场动荡。

如今不少地方官因畏惧查处,遇事推诿、不敢作为,反而影响了政务推进。

臣请陛下徐徐图之,不必追求一蹴而就,可划定三五年的期限,分阶段、分地区清查整顿。

先严惩罪大恶极者以儆效尤,再引导官员自纠自查,最后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如此既能荡清积弊,又能保证官场稳定,不影响新政推行。”

说到这里,他话锋再转。

“另外,老臣以为,陛下的新政,或许还需补充一项关键举措:赋役革新。

万历年间推行的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合并征收银两,初衷是简化税制、减轻百姓负担,可施行日久,不少地方已出现‘水土不服’之弊。

譬如江南水乡,百姓多以养蚕、捕鱼为生,手中并无多少银两,却仍需缴纳银两赋税,只能被迫低价变卖物产,反而加重了负担。

又如西北边地,白银稀缺,百姓往往要跋涉百里才能兑换银两,苦不堪言。”

“臣以为,可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调整赋役。

江南水乡可允许以丝绸、粮食抵税,西北边地可暂许以牛羊、布匹折算,待日后白银流通顺畅,再逐步统一税制。

如此既能保证国库收入,又能真正减轻百姓负担,让新政的恩惠,切实惠及每一个州县、每一户百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