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皇明 > 第380章 税滞江南谁家天下(第2页)

第380章 税滞江南谁家天下(第2页)

可今年,直到十一月元日,江南、东南诸省的税银呈报,竟连一封文书都没到户部!

与此形成诡异对比的,是北方诸省。

山东、河南、陕西这些素来被视为“税银洼地”的省份,反而早早递上了文书。

山东少雨,鲁西多盐碱地,鲁南又刚遭了徐鸿儒之乱。

叛军攻陷郓城、邹县时,田畴荒芜,粮囤被焚,不少农户流离失所,连冬小麦都没能种下。

即便如此,山东还是凑齐了三十万两税银,虽比往年的六十万两近乎腰斩,却终归是缴上来了。

河南更不必说,冬旱肆虐,豫东的麦田干裂如龟甲,麦苗枯黄倒伏,农户连口粮都难以为继,筹银更是艰难。

可地方官还是押着三十万两税银的文书来了。

只是朱由校看着那数字,眉头却是微微皱起了。

有赖于西厂的番子不断在两京一十三省为他打探情报,对于河南官场的猫腻,朱由校已经有了几分认识。

“陪纳”“包空”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农户缴不起税,地方官便逼着乡绅“陪纳”,转头就将多收的银子截留。

遇上灾年,更是虚报“欠额”,将实际征收的税银大半装入私囊,只拿零头应付朝廷。

这三十万两,恐怕连河南实际征收到的三成还不到。

这些蠹虫,在他治下还敢搞这种猫腻!

朱由校眼睛一眯,浑身冒着杀气。

看来,他这个皇帝,杀的还不够!

唯有北直隶,算是给了他这个皇帝些慰藉。

得益于今年开始的清丈田亩,那些被豪强隐匿的土地尽数登记在册,即便朱由校为安抚流民,免了顺天、保定等府的部分税银,最终仍多征了二十万两。

照这个趋势,等明年免税期过,北直隶的税收至少能再涨三成。

可见。

地方不是收不上税,实在是太多土地被上了黑户口。

他这个皇帝,任重而道远!

不过。

北直隶的这点慰藉,在江南的“集体沉默”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税收的事情都敢做文章

江南诸省官员,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朱由校抬起眼,目光扫过李长庚,声音听不出喜怒。

“李尚书,江南的税银文书,户部催了几次了?”

李长庚猛地一哆嗦,连忙躬身回话:“回……回陛下,自十月初便开始催,先是发咨文,后又派驿卒加急去催,可……可江南各布政使司只说‘征缴待核’,迟迟不肯呈报具体数目。”

“征缴待核?”

朱由校嘴角勾起一抹冷意。

“往年他们核得比谁都快,今年倒是‘细致’起来了。”

他将税册合上,声音沉了几分。

“你是户部尚书,该知道江南一省的税银,抵得上北方三省之和。如今辽东战事每月要耗银二十万两,京畿的粮价全靠漕粮撑着,江南的税银若是出了岔子,你说,这日子该怎么过?”

李长庚的汗流得更凶了,后背的官袍早已湿透,贴在身上冰凉。

他张了张嘴,想说“江南或许是受了汛期影响”,却又咽了回去。

今年江南汛期来得早,却退得也快,根本没耽误秋收,更不至于影响税银征缴。

他心里隐隐有个猜测,却不敢说出口:或许是江南的乡绅与地方官勾结,借着“新政”的由头,故意拖延,想看看朝廷的反应。

方从哲见李长庚答不上来,连忙打圆场:“陛下,或许江南诸省是想将漕粮与税银一并核算,毕竟今年漕运略有延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