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阿斗公子天资仁敏,朝廷之望
雉县,关羽营帐。
诸葛亮和眾人会面安抚之后,又和关羽私下议事。
当著诸葛亮的面,关羽拿出一尊玉璽,做工精致,光彩夺目,儼然非凡品,关羽兴奋说道:“此物可为祥瑞!”
诸葛亮一证,轻声道:“云长使人所做?”
关羽笑道:“不错,张子乔多次来信,让我领荆州文武,为主公劝进,我思来想去,若无玉璽,只怕不足,使人作此印璽,呈献主公!”
诸葛亮不记得赵少杰说过此事,但想来,歷史上应该也发生过,看著关羽兴致勃勃的模样,又轻声道:“云长以为,主公可称什么尊號?”
“若是我劝进,主公自当称帝號,只是前次庞士元已经劝进汉王,倒也说得过去,曹操篡汉就在这几年,想来,曹贼篡汉之后,主公顺势称帝也名正言顺。”
说著,关羽目光惆悵,似乎想起了许多,呢喃道:“孔明不知,我等从主公,从幽州到荆州,这一路多么艰辛,当年数千兄弟,如今存活不过几十人,若主公能登临大位,我等死而无憾也!”
当年跟隨刘备起兵的千余人,多年征战下来,存活之人不过几十,且大部分还已经丧失了战斗能力,只能给与田宅,养在荆州。
他们都是拋弃家乡,追隨刘备至此,如果最终刘备一无所获,他们也只能认命。
但现在刘备跨州连郡,比肩曹操,自然希望刘备更进一步,以抚慰他们不避艰险的追隨之心。
他们没有跟错人!
关羽做为追隨刘备最久,官职最高的人,同样也希望刘备可以称帝建国。
想起和刘备从幽州以白身投军,战黄巾,只得一县尉,还被去职,为督邮所辱,几次装死逃生,多少次无立锥之地,当年何等窘迫?
现在,他们终於等来拨云见日的一天。
其中艰辛,若不是亲自经歷,如何能理解?
诸葛亮想到赵少杰告诉他的歷史,不禁也心中动容,张飞、赵云、黄权、李恢等等人的后代,全部没於国事,这等忠义,为何还要寄希望他人?
赵少杰告诉他一件趣事,那就是刘备称王、称帝,三公九卿都没有完全设置,希望有忠汉之人投奔。
但事实上,无人投奔,反而北方的陈群、王朗等人还写信劝降他。
目光一沉,诸葛亮頜首道:“可。”
关羽见诸葛亮首肯,高兴道:“那我就让人去准备了!”
诸葛亮一笑,也不再劝阻。
翌日,诸葛亮刚要离开,却又迎来一人,不是旁人,正是张松。
张松请命荆州,除了抚慰荆州文武,还有就是自已私心作崇,跑过来噁心曹操。
关羽又设宴招待张松,张松兴致高昂,对眾人功劳如数家珍,每一封战报他都看过又过目不忘,说起来头头是道。
听得杨仪等文武,无不开怀大笑。
他们的功劳肯定被刘备所重。
张松又代表刘备巡视土兵,给予安慰,许下赏赐,士卒们也十分高兴,各个斗志昂扬直到宴席开始,张松才口乾舌燥地回到营帐,望著眾人,颇有自得之色,目光看去,落在狐篤身上,指看狐篤笑道:“德信,今次大战,主公必有封赏,该回归本家了。”
狐篤其实早在当上太守的时候,就已经在思考这件事,但当时並未有功劳,他的提拔更像是刘备为了向蜀中人展示诚意接纳所做的特別提拔,今次立下战功,却不一样,他的太守將军已然名副其实,笑著道:“多谢子乔指点。”
张松却意犹未尽,目光又看向其他人,本就自恃才高,又从中枢而来的他,不禁脱口而出:“杨君文武兼有,却性矜骄,望改之。”
“廖君亦通文武,却平常才,望学之。”
“梅將军归附汉室,然心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