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这个朝廷鹰犬,他正的发邪! > 第177章 悔意(第3页)

第177章 悔意(第3页)

“贫道白淼,见过太后娘娘。”

剑雨华没说话,只是轻轻鬆开韁绳,手中三尺长刀斜挑,如寒泉冷月般的眼眸无悲无喜,映出一袭白袍。

夜絳珠听到贫道这两个字眉头微,明显想说些什么,可身前的年轻男儿已经拔了刀。

嘢—

一声沉闷的踏地声响。

未见他如何发力,街巷便骤然颳起一阵横风,好似有一头伏地龙蟒呼啸窜出。

白淼神情略显异,明显是被剑雨华夸张的爆发力惊了下,不过却不显得慌乱,只是顺势拔出了腰间阴阳剑。

所谓道佛武,殊途同归,走的其实都是同一条路,即对道的探究。

道包罗万象,只是过於玄奥,才被世人划分以所谓的正途、技法、境界之流。

武道神图是道,天人合一是道,返璞归真亦是道,甚至於起做躺臥,都能称作一种道。

世人大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得不了道,只能在俗世江湖打转。

而一旦得道,哪怕只是侥倖迈过了那层门槛,也能直入天人。

这些道理其实稍微想想也能明白,毕竟武夫练得若真只是武,又哪里能得长生?

凉州那位武圣也好、千百年前的佛尊道祖也罢,他们其实不该称作圣,应该称为仙!

而龙虎山,便是天底下最大的神仙府。

外界求而不得的武道神图,在龙虎山,只是內门弟子便可观摩参悟的一个物件罢了。

那位三百年一遇的红尘仙更是在那张万金难求的《玄武图》旁隨意刻了几行批註,大意是学者生,像者死。

求道求道,何谓道?

道尊说是斩断尘缘,佛祖说是普度眾生,但归根结底,道是自己的东西。

所以龙虎山和般若寺从不会搜罗九州找这些个神图,凉州那位武仙人也不会,天家倒是找过,

还以此编纂出了一门邪功,但皇室子弟从不会练,只会赐予忠心太监。

白淼五六岁时就上了龙虎山,成了天枢真人的徒弟,论辈分,还是那位女子道首的师兄。

可他悟性確实不大好,琢磨了三十来年,也没悟出个所以然来,之所以下山,是因为在宫里为皇帝炼丹的师父给他写了封信。

白淼不知道师父得道没有,但想来是快了,不然不会唤他下山,

而他了结这份尘缘,兴许也能离道更近几分。

至於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意味著什么,龙虎山会不会就此跌落神坛、天下会不会大乱,白淼不在乎,那或许是別人的道,但不是他的。

袖里青蛇激盪,桃木柄的阴阳剑极薄,拔出瞬间却像是在面前升起了一道屏障,任凭洪水滔天、恶蛟舞爪,它自巍然不动。

內家三路名为精气神,而龙虎山的玄武图,练得便是五臟六腑中的那股气。

道教中甚至有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道的说法,由此可见精气神三路的重要性。

白淼练了二十年的《玄武纳气决》,虽然离得道差的有些远,但体內气劲却是实打实的磅礴似海。

剑雨华一刀斩出,触感却浑然不像斩中刀剑,更像是劈在了一座流动的大江上,虽能截流断江,却不可能將整座大江都斩灭。

持剑的道人只是轻飘飘退出两步,便卸去了蛮蛟骇人听闻的力道。

剑雨华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对手,体魄和技艺都逊色於他,可一身磅礴气劲却好似东奔的大江,令人望洋兴嘆。

而且道人虽然剑法一般,可身上却笼罩著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就像诵经念禪念到了忘我之境一般。

能当好道土,自然也能依葫芦画瓢的拿起剑,虽然比不得千锤百链出的技艺,但显然是够用的。

剑雨华步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后,其实就隱约触摸到了道的边缘,毕竟他当初在东方弯的压力下轰出的是拳,而不是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