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杨万里得到的钱财,都做什么了?
不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只放在那里干瞪眼看着?
奇怪!
丁奉想不通,不由看向刘树义,便见刘树义也满是思索之色。
刘树义也在思考,杨万里得到的钱财,用在了什么地方……
古代不同于后世,后世谁若突然得到大量钱财,是能通过银行系统监察到的,哪怕让其他人代人持有,或者换成房产,只要有心去查,也会无所遁形,所以后世确实有些人得到钱财后,不敢使用,只能藏着看着。
可在这古代,还是天下刚刚安定,规章制度仍不算特别完善的初唐,就算杨万里在府里再如何挥金如土,再买多少宅子,外人也难以知晓。
杨万里根本没有忌惮钱的必要。
既然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可他又确实冒着风险收钱舞弊,那就只有两种可能。
一种,丁奉错了,杨万里手脚干净,根本就没有参与舞弊之事,他没有收钱,自然生活不会改变。
另一种……杨万里确实收钱舞弊了,只是对他来说,有比荣华富贵的生活更重要的事需要他耗费大量钱财去做,所以他把钱财都用到了这件事上。
会是哪种可能?
刘树义将丁奉叫到一旁,低声道:“丁御史,你在发现陈风水与杨万里的书信后,可曾审问过陈风水?陈风水亲口承认他的官位来于杨万里的舞弊?”
“刘郎中该不会怀疑杨万里是被冤枉的吧?”
丁奉忙道:“不瞒刘郎中,下官与任司直发现书信后,也怕这书信可能有问题,毕竟当时的匿名信件下官一直没有查出是谁写的。”
“所以我们当即提审了陈风水,一开始下官询问他与杨万里的事情,他还狡辩,说两人只是很纯粹的师生关系。”
“但当下官拿出他书房里的信件后,陈风水便脸色大变,在下官与任司直严厉的呵斥下,他终于是招了。”
“他说他虽然与杨万里是师生关系,但杨万里学生众多,对他并不算亲近,他平常去见杨万里,若不提着贵重的礼品,杨万里也根本不见他……因此哪怕他是杨万里的学生,哪怕杨万里已然贵为吏部侍郎,他也没有借多大的光,仍是一介平民。”
“他不甘心就这样碌碌无为,这才在得知杨万里负责朝廷的考核之事后,变卖家产,将钱财全部给了杨万里,换取了杨万里的一次照顾,让他通过考核,终于是入朝为官。”
“也因他为了做官,家产变卖,一贫如洗,所以后面为了回本,他大肆敛财,为了钱财什么都不顾,这才在南阳县鱼肉百姓,无视律例,无法无天。”
刘树义点头,怪不得陈风水为了钱财,连案子的真相都能隐瞒。
他说道:“既然陈风水招供,那杨万里确实有问题,而且杨万里对学生,都不给贵重之物不见面……由此能看出,杨万里对钱财的看重,绝不比陈风水轻。”
丁奉点头:“但杨万里生活并未因此改变,而且还过的十分朴素,外表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个两袖清风的清官典范。”
信息太少,哪怕刘树义一时也想不到如此贪财的杨万里,究竟把这些钱财用到了何处。
他摇了摇头,暂时压下这些纷乱的思绪,他说起了另一件事:“丁御史,那封匿名的举报信,可否让我看看?”
“当然。”丁奉对刘树义无比信任,毫不迟疑的从怀中取出了一个信封。
刘树义接过信封,先仔细观察了下信封,信封干干净净,一个墨点都没有。
他不再耽搁,从信封里取出了信纸。
将信纸打开,便见里面的内容,与丁奉之前所言一模一样,完全是对陈风水这些年所做之事的控诉,还有提醒丁奉等人,让他们去陈风水书房寻找重要线索。
看着这整整一页纸的举报信,刘树义眼眸不由眯起。
信上有陈风水所做之恶行,还有证据与线索,这倒没什么,当地的百姓被陈风水压榨,陈风水做了什么,心如明镜。
可信的最后,专门提到了陈风水书房,说书房里有重要线索……
这明显是怕丁奉等人只查到陈风水的问题,便结束,而无法找到信件,无法找到杨万里,无法知晓杨万里在考核之事上的舞弊……
这种秘密,哪怕陈风水被丁奉他们抓住了,一开始也死咬不说。
这足以说明陈风水知晓此事的严重性,守口如瓶。
这种情况下,普通百姓不可能知晓这个秘密,那……谁能知晓?
还有……这封信看似大篇幅的在讲述陈风水的罪恶,可实际上,在刘树义看来,陈风水的罪恶,就好似一个鱼饵,在勾着丁奉等人确认核实与调查。
当丁奉等人确认书信对陈风水的举报皆为事实后,便必然会关注信里的最后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