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刘树义追问,邓慎便主动解释道:“任少卿能够成为大理寺正,自然不会是酒囊饭袋,可他真正的本事,不在查案上,至少下官没有发现他在查案上有什么出色的表现。”
“故此,在餉银案,所有人都被难住的关头,任少卿竟能成为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下官著实意外。”
如邓慎所言,任兴没有成为关键转折之人的本事和能耐,反观刘树忠,在邓慎看来,表现正常·——
而刘树忠那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流外官,虽然发现了暗格,可那也是在任兴的带领下,也就是说,如果任兴愿意,刘树忠的功劳將会直接属於任兴,以刘树忠的地位,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这也正好与银案最后的功劳,全部都属於三司高层相吻合。
可是刘树忠愣是得到了这个极高的功劳是任兴真的公正无私,不想贪下刘树忠这个小人物的功劳?
还是说。任兴不能贪墨?
或者,已经贪墨了,不好贪墨更多?
“你觉得任少卿这个人如何?”刘树义突然向邓慎询问。
邓慎抿了抿嘴:“很认真负责,就是有时,会为了展现自己的威严和能力,对下属略有严格,而且喜欢锻炼下属,让下属积累经验。”
刘树义看著邓慎艰难想出的评价,心中瞭然。
邓慎身为大理寺主簿,自是不敢说贵为少卿的任兴坏话,所以邓慎说的很隱晦。
为了展现自己的威严,对属下略有严格,指的应是任兴喜欢要官威。
喜欢锻炼下属·-应是很多任务都交给下属去做,而结果是让下属积累经验,不是积累功劳,便意味著功劳都被任兴占据了。
这样的任兴,怎么会愿意將找到暗格,发现铁证这么大的功劳,拱手让给小小的流外官刘树忠?
这里面,果然有问题。
能力不足,喜欢抢下属功劳,却没有抢,明明是自己发现了冯木的踪跡,却不让邓慎写进卷宗任兴在银案里,简直就如同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处处都很矛盾。
任兴为何会有如此奇怪的反应?
刘树义眸光闪烁,沉思半响后,长长吐出一口气。
“还是要找到任兴啊—
不出意外,任兴就是一切的关键,若能找到任兴,就能明白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重新看向邓慎,道:“最后一个问题,任兴与我兄长关係如何?”
“关係如何?”
邓慎想了想,猜测道:“不算太好?”
“不算太好?”刘树义挑眉:“为何这样说?”
赵文忠明明说两人平时没机会接触,没法说好坏,不过因为刘树忠是任兴提拔的,所以他认为刘树忠与任兴关係应该很好。
可邓慎却说,两人关係不好。
“下官也是猜测邓慎道:“任少卿喜欢锻炼下属,但从刘评事晋升后,任少卿从未锻炼过刘评事。”
“而且有一次刘评事立功,很多人都称讚刘评事,下官却发现任少卿听到这些讚美之词后,脸色不好了起来。”
“当然——这只是下官自身的感觉而已,按理说,刘评事是任少卿提拔的,任少卿还是第一次如此提拔一个人,任少卿应该很看好刘评事才是,所以下官可能感觉错了吧。”
正所谓人老成精,邓慎年近五十,摸爬滚打数十年,虽然品级不高,可人生的阅歷和经验,足以让他拥有年轻人难以媲美的第六感。
还有他给出的两个理由刘树义对邓慎的话,比赵文忠的话,要更加相信。
而如果真如邓慎所言,刘树忠与任兴关係不佳,或者说任兴不喜刘树忠那任兴不抢刘树忠的功劳,还反而主动提起给刘树忠普升,甚至之后原身参加考核也可能是任兴的手笔—
这是否意味著,刘树忠掌握任兴的某个把柄?让任兴不得不为之?
亦或者,两人有过交易,而交易结果,任兴並不满意?
结合刘树忠后续的怪异行为,刘树义觉得第二种可能性很高。
否则刘树忠若正常立功,没必要隱瞒原身。
所以·